[发明专利]一种船体清洁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4530.1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8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篡修;徐成明;汪达;陈天龙;侯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众维教研仪器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59/08 | 分类号: | B63B59/08;B62D55/075;B62D55/265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清洁车 车体 履带 射流 附着物 电控单元 清理机构 清洗机构 行走机构 旋转刮刀 自激振动 吸附力 空化 车轮 车轮驱动 车体前部 脉冲射流 驱动机构 电连接 侧臂 吸附 推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体清洁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底部的行走机构、设置在车体前部的清理机构和设置在车体上的清洗机构,行走机构包括车轮和套设在车轮上的履带,在履带上设有若干多个吸附力可以改变的磁体,磁体与电控单元电连接。清洁车通过设置在履带上的磁体吸附在船体上,车轮驱动清洁车在船体上行走,通过电控单元的控制可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改变磁体与船体的吸附力。清理机构包括用于对船体上附着物进行处理的旋转刮刀和推行铲,旋转刮刀设置在推行铲的前方。清洗机构包括自激振动空化射流侧臂和驱动机构,自激振动空化射流兼有空化射流与脉冲射流的优点,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且可使清洁车对船体上的附着物清理的更彻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体清洁车。
背景技术
由于船舶长期在海上在航行和停泊,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体上会生长很多青苔、海藻等多类微生物,尤其在船体的吃水线以下会附着大批的海生物,如海藻、藤壶、牡蛎、石灰虫、苔鲜虫、花筒螅等,其不断钙化的后果是形成极其坚实粗糙的海生物积聚层。这不但会严重影响船舶的航行速度和燃料油耗,还会对船体产生腐蚀破坏,缩短船舶自身的使用寿命,所以应当对船体上的附着物进行及时清理。目前,对船体的清洁方式大都为:船体停泊靠岸后由潜水员在水中进行手持作业,不仅清洗效率低、人力成本高,而且水中作业危险性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船体清洁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可以进行水下作业、在船体航行的过程中即可完成对船体清洗的船体清洁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潜水清洁船体清洗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危险性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体清洁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底部的行走机构、设置在车体前部的清理机构和设置在车体上的清洗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轮和套设在车轮上的履带,在所述履带上设有若干多个吸附力可以改变的磁体,所述磁体与电控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用于对船体上附着物进行处理的旋转刮刀和推行铲,所述旋转刮刀通过第一悬臂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推行铲通过第二悬臂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旋转刮刀设置在所述推行铲的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车体上的第一支撑轴铰接,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刮刀连接,所述第一悬臂上设有第一动力臂,所述第一动力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动力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悬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车体上的第二支撑轴铰接,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推行铲连接,所述第二悬臂上设有第二动力臂,所述第二动力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二动力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悬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自激振动空化射流侧臂和驱动自激振动空化射流侧臂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车体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自激振动空化射流侧臂和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自激振动空化射流侧臂包括大臂、设置在大臂上的旋转刷和设置在大臂内部空腔内的射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刷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上设有若干个与外部连通的喷射孔,所述射流管与所述空腔结构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大臂的一端铰接,所述大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旋转刷,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动力臂和第四动力臂,所述第三动力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大臂上远离所述旋转刷的一端,所述第三动力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第四动力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第四动力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车体之间的连接为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刮刀为圆柱形鼠笼式旋转刮刀,所述鼠笼式旋转刮刀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推行铲的长度。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众维教研仪器研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众维教研仪器研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4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流动力学的囊式缓冲小型船舶停靠辅助装置
- 下一篇:可调式支撑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