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及其纳米粒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5279.0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福;杨祥良;徐辉碧;唐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2 | 分类号: | C08B37/02;C08B37/00;C08B37/08;C08B13/00;A61K47/61;A61K47/5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冯超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糖 接枝 叶酸 共聚物 及其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及其纳米粒制备方法,该方法用无水二甲亚砜溶解叶酸,随后加入1‑羟基苯并三氮唑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进行羧基活化反应,将羧基活化的叶酸溶液与多糖的二甲亚砜溶液混合,在氮气保护和温度为40~80℃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24~72h,纯化后得到共聚物混合物;将冷冻干燥后得到所述的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冻干粉;即为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该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作为载体在制备具备叶酸受体靶向功能的纳米粒制剂中应用,该纳米粒制剂用于肿瘤靶向输送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靶向功能高分子缓释材料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及其纳米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化学治疗在癌症临床治疗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应用的大多数化疗药物存在着水溶性差、体内循环周期短的问题。多数化疗药物尽管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由于非靶向的分布于全身,一方面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毒副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载药系统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法,透析法,水化法,溶剂挥发法。乳化法制备纳米粒需要加入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通过超声的方式形成乳液,再将乳液挥干形成纳米粒。然而,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会与水有一定比例互溶,难以完全除去。残留的有机溶剂对人体存在毒性。透析法通过将载体材料与药物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再通过透析将有机溶剂除去,得到纳米载药系统的水溶液。然而,透析时间往往过长,需要1~3天才能得到所需的纳米载药系统。水化法是预先将载体材料与药物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将有机溶剂旋蒸干燥后得到一层载体材料和药物的贴壁薄膜,再加入水相搅拌。贴壁薄膜在水相中逐步形成纳米载药系统。这种方法需要材料与药物共同溶剂于有机溶剂,这对材料的选择有了极大限制。溶剂挥发法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然而有机溶剂会与水一定比例互溶而难以完全除去。残留的有机溶剂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如何寻求一种工艺简单,同时能够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的方法制备能够治疗肿瘤的纳米药物载体,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以上组装方法的不足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及其纳米粒制备方法,该共聚物可以用于制备载药系统。其解决现有纳米载药系统制备周期长、存在有机溶剂残留容易导致毒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其具有如下的通式:
其中,R为分子量为5000~500000Da的多糖。
进一步,R选自葡聚糖、壳寡糖、普鲁兰多糖、羟乙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
再进一步地,多糖-叶酸共聚物为葡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其具有如下的通式:
其中,n为100~10000;作为优选方案,n为640。
再进一步地,所述叶酸在多糖上的取代度为20%~50%;为保证叶酸-多糖接枝聚合物能够组装成粒径小于100纳米的纳米粒;进一步优选为4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多糖接枝叶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溶解叶酸并活化其羧基:用无水二甲亚砜溶解叶酸,随后加入1-羟基苯并三氮唑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进行羧基活化反应,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后得到端羧基活化的叶酸溶液;
2)溶解多糖:氦气保护条件下,在温度为50~70℃下将分子量为5000~500000Da的多糖充分溶解于无水二甲亚砜中,得到多糖的二甲亚砜溶液:
3)酯化反应:将步骤1)得到的羧基活化的叶酸溶液与步骤2)得到的多糖的二甲亚砜溶液混合,在氮气保护和温度为40~80℃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24~72h,纯化后得到共聚物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5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