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叉指电极的高分子溶液分散性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5620.2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明;叶庆莹;周华民;张云;黄志高;张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许恒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溶液 叉指电极 分散性 叉指电极阵列 测量 待测容器 等效电容 电容模型 探测 等效介电常数 电容测量设备 底层溶液 实时获取 采样点 波长 电容 内壁 紧贴 上层 | ||
1.一种基于叉指电极的高分子溶液分散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所需采样点的个数,设置单个叉指电极的波长数目、探测深度和叉指电极阵列的大小;其中,所述叉指电极阵列由m×n个多波长叉指电极结构以矩阵形式排列,探测深度由叉指电极的波长决定,波长数目等于深度方向上的样本点个数,记为p;
(2)分别以待测高分子溶液的上层溶液和底层溶液为介质,测量所述待测高分子溶液的上层溶液和底层溶液的电容,并以此选择叉指电极电容模型;其中,所述的高分子溶液的溶剂和溶质均为介电质;
(3)将步骤(1)所述叉指电极阵列紧贴于容器内壁;其中,所述的容器包括封闭腔体,所述容器内壁为容器底部或侧面;
(4)将待测高分子溶液置于所述容器内,其液面高度不小于所述叉指电极阵列的最大探测深度;
(5)将所述叉指电极阵列由导线引出,与电容测量设备相连,实时获得高分子溶液不同探测深度处的等效电容Ceq,ijk;其中,所述的等效电容Ceq,ijk中下标i和j指代所述叉指电极阵列中第i行、第j列处的叉指电极,下标k指代深度方向的样本点位置,且i≤m,j≤n,k≤p,i、j、k均为整数;
(6)根据步骤(2)获得的叉指电极电容模型和步骤(5)获得的等效电容信号Ceq,ijk,计算高分子溶液不同采样点处等效介电常数εeq,ijk和其标准偏差S,并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所述待测高分子溶液的分散性;其中μ表示等效介电常数εeq,ijk的算术平均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指电极阵列均附于同一柔性基底上;所述叉指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叉指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每一个子电极对应一个波长,其中具有相同波长的子电极其电极宽度W和电极间隙G相等,具有不同波长的子电极其电极宽度W不相等,同一个叉指电极的所有子电极的电极长度L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叉指电极的探测深度由叉指电极的子电极的波长决定,其中探测深度h=λ/4,λ为叉指电极的子电极波长,且λ=2(W+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待测高分子溶液上层溶液的电容大于或等于底层溶液的电容时,内部电极单元电容CI和边缘电极单元电容CE满足串联部分电容模型;当待测高分子溶液上层溶液的电容小于底层溶液的电容时,内部电极单元电容CI和边缘电极单元电容CE满足并联部分电容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叉指电极电容模型将叉指电极电容与等效介电常数进行转换,计算步骤如下:
(6.1)对于波长为λ的叉指电极,测量得到的叉指电容信号
其中CI是内部电极单元电容,CE是边缘电极单元电容,N为叉指电极指数,且N≥4;
(6.2)根据待测高分子溶液上层溶液和底层溶液的电容大小情况,分别计算步骤(6.1)中的内部电极单元电容CI和边缘电极单元电容CE;
(6.3)根据Cλ、CI、CE求解该波长下的等效介电常数εeq,λ;
Cλ为第i行、第j列、第k个样本点对应的波长为λ的叉指电极子电极的电容;则等效介电常数εeq,λ即为第i行、第j列、第k个样本点对应的波长为λ的叉指电极子电极的等效介电常数εeq,ij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56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冷拔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阳极靶旋转时间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