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形H型钢预应力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6317.4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春;商子轩;白雅日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耗能系统 钢索 自复位 摩擦耗能 内核 钢索拉力 套头 销轴 预设 支撑 最大层间位移角 孔洞 偏转 弹性恢复力 残余变形 层间位移 底部腹板 杠杆机制 结构工程 抗震规范 水平荷载 延性结构 中心转动 销轴孔 伸长 减小 立柱 柱顶 底座 挤压 两翼 变形 放大 恢复 | ||
一种T形H型钢预应力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支撑包括耗能系统和底座,耗能系统包括耗能系统内核和耗能系统外壳,耗能系统中的钢索、套头等构件有自复位功能。立柱底部两翼缘预设孔洞以便于钢索通过,底部腹板预设销轴孔以便于销轴通过。耗能系统内核以销轴为中心转动,与套头进行摩擦耗能;同时,两侧套头被耗能系统内核挤压而向外偏转,使钢索伸长,钢索拉力增加,水平荷载消失后,钢索拉力作为弹性恢复力使耗能系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使结构具有自复位功能;杠杆机制将钢索当中产生的变形放大,柱顶产生足够的层间位移,使结构满足抗震规范对延性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T形H型钢预应力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造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是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所以有必要重视对建筑结构的抗震减灾工作。
钢结构具有材料强度高,工业化及产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等诸多优点。钢框架―支撑结构是适用于多高层钢结构的常用结构形式之一,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支撑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增强结构的抗侧移能力。传统的中心支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屈曲,导致其承载力及刚度迅速下降,若框架梁柱的承载能力有限,则结构的安全性能降低。传统的偏心支撑结构,耗能梁段在强震中破坏严重,震后修复困难。采用防屈曲支撑,虽然能防止支撑发生失稳破坏,但是防屈曲支撑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震后残余变形较大,支撑损伤程度难以确定,防屈曲支撑与框架的连接节点设置不合理时,节点失效将使得其无法发挥良好的抗震性能。传统的索支撑结构中索的变形太大,使得索力增量大,结构不能产生足够的水平位移以满足抗震规范对延性结构的要求。斜隅支撑的设计通常借鉴偏心支撑的研究成果,缺乏相关的试验及理论分析。所以,如果支撑本身不发生失稳破坏的前提下还能兼具耗能及自复位功能,这对结构震后修复是便捷的。专利“一种装配式钢结构H型钢自复位耗能支撑装置”中,结构通过耗能系统转动时黄铜板与钢板的摩擦来耗能,施工工艺复杂,本专利提出了一种T形H型钢预应力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的T形H型钢预应力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其目的在于提高结构的抗侧移能力,为结构提供耗能和自复位功能,减小或避免主体结构损伤,耗散地震能量和减小地震作用,最小化结构残余变形,为震后结构修复提供方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通过转动机制的杠杆作用放大支撑底部钢索的微小变形,使柱顶可以产生足够的满足抗震要求的水平位移。在地震后替换支撑的摩擦耗能部分,就可实现支撑功能的修复,从而可以提高修复速度,降低修复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T形H型钢预应力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系统和底座;
所述耗能系统包括立柱(1)、钢板Ⅰ(2)、翼缘板Ⅰ(3)、翼缘板Ⅱ(4)、腹板(5)、钢板Ⅱ(6)、短盖板(7)、销轴(8)、套头(11)、钢索(12)和锚具(13);所述底座包括钢梁(14);
所述耗能系统中钢板Ⅰ(2)、翼缘板Ⅰ(3)、翼缘板Ⅱ(4)、腹板(5)形成耗能系统内核,钢板Ⅱ(6)、短盖板(7)形成耗能系统外壳。
所述立柱(1)截面为H形,其底部两翼缘预设孔洞,其底部腹板预设销轴孔;立柱(1)下端与翼缘板Ⅰ(3)焊接,立柱(1)下端一侧与翼缘板Ⅱ、腹板和短盖板焊接,立柱(1)下端另一侧也与翼缘板Ⅱ、腹板和短盖板焊接;所述钢板Ⅰ(2)和腹板(5)下部与翼缘板Ⅰ(3)焊接,钢板Ⅰ(2)和腹板(5)上部与翼缘板Ⅱ(4)焊接;所述的钢板Ⅱ(6)预设销轴孔,其下部与底座钢梁(14)焊接,其上部与短盖板(7)焊接;所述的销轴(8)安装于预设的销轴孔中,形成转动机制;所述钢索(12)穿过立柱(1)下部翼缘一侧预设的孔洞和套头(11)预设的孔洞,在套头外侧通过锚具(13)锚固;所述套头(11)与钢板Ⅰ(2)、翼缘板Ⅰ(3)、翼缘板Ⅱ(4)、腹板(5)和钢板Ⅱ(6)的端部紧挨,但不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3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油田的超大型组装式蓄液池
- 下一篇:一种黏滞阻尼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