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LC串联谐振型三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6325.9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闫朝阳;孙喆;庞建霞;梁晨阳;宋雪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 拓扑 变压器 调节输出电压 开关管 滤波器 电流型逆变器 矩阵式变换器 电路稳定性 高频变压器 矩阵变换器 零电压开关 前级变换器 输入电压 谐振电路 依次连接 变换器 逆变器 占空比 组开关 减小 解耦 前级 全桥 偏离 | ||
一种LLC串联谐振型三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及控制方法,所述LLC串联谐振三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由全桥LLC串联谐振逆变器、高频变压器T、矩阵变换器、CL型滤波器依次连接构成;该拓扑与其它变换器通过改变占空比来调节输出电压不同,LLC谐振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的频率来调节输出电压,不存在输入电压范围宽时占空比严重偏离的情况;同时由于谐振电路的存在,可以实现变压器前级变换器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变压器后级的矩阵式变换器可以解耦成两个普通电流型逆变器进行控制,后级正负组开关管在LLC谐振期间进行切换,此时变压器前级电流接近为0,可减小开关管的损耗。本发明具有变换等级少、控制方法简单、电路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拓扑,尤其是一种LLC串联谐振型三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把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拓扑装置。高频链逆变器采用高频变压器替代工频变压器克服了传统变压器体积大、噪声大、成本高等缺点。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变换过程有DC/HFAC/LFAC三种功率特征,其中,HFAC:高频交流,LFAC:低频交流。可知此类逆变器中出现了DC/AC即直流/交流逆变环节,该环节位于变压器原边,又出现了AC/AC即交流/交流变换环节,该环节也常称为周波变换器或矩阵变换器环节,位于变压器副边。矩阵变换器与传统变换器相比,没有中间储能环节,采用双向开关,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结构紧凑、体积小、效率高,且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可以独立控制。
由于高频变压器漏感的存在,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换流时,在变压器副边矩阵变换器的功率管上产生较大的电压过冲,因此变压器副边矩阵/周波变换器的安全换流一直是制约高频链逆变器实现大范围推广的技术难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安全换流策略:①通过加入有源箝位来抑制电压过冲,可以实现软开关,但引入的箝位电路增加了成本,增加的可控功率管也使控制更为复杂;②单极性和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借助周波变换器的换流重叠实现了电感电流的自然换流,并且实现了功率管的ZVS,但存在换流重叠时间不易控制等问题;③在前级逆变器引入串联谐振电路来实现功率管的软换流,此时要求功率管切换发生在零电流时刻,且控制输出能量需要判断谐振电路谐振工作状态,使得控制方式复杂。
然而,上述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安全换流,但造成逆变器的调制和控制更为复杂,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以致影响了该类变换器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变换等级少的LLC串联谐振三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逆变器拓扑由全桥LLC串联谐振逆变器、高频变压器T、矩阵变换器、CL型滤波器依次连接构成;
全桥LLC串联谐振逆变器由直流输入电压Ui、可控开关管S1、可控开关管S2、可控开关管S3、可控开关管S4、电感Lr、电感Lm、电容Cr组成;
矩阵变换器由可控开关管S1a、可控开关管S4b、可控开关管S4a、可控开关管S1b、可控开关管S3a、可控开关管S6b、可控开关管S6a、可控开关管S3b、可控开关管S5a、可控开关管S2b、可控开关管S2a、可控开关管S5b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