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盖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6355.X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7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亓昌;杨姝;丁宏飞;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行人 保护 发动机 防护 结构 | ||
1.一种用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盖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板和下面板,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的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环形结构单体,相邻的环形结构单体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而成一个整体,最上一层的环形结构单体同所述上面板底面相切连接,最下一层的环形结构单体同所述下面板上表面相切连接;
所述的环形结构单体包括:第一环状结构、第二环状结构和锁止结构;
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两端分别同第二环状结构和锁止结构铰接形成一个半圆环状转动结构,两个所述半圆环状转动结构首尾卡接形成环形结构单体;
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两端内部均开有凹槽,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环状结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加工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加工有第二贯通孔,所述锁止结构底部中心设置有凸出圆环,所述凸出圆环内加工有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旋转轴和所述第二贯通孔间隙配合,使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环状结构能够以所述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一旋转轴共轴间隙配合,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锁止结构铰接在一起,所述锁止结构能够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盖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与所述环形结构单的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相切连接,其另一端与相邻环形结构单体的对应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相切连接,实现固定第一环形结构、带动第二环形结构转动,所述上面板设置于发动机罩盖下表面;
当所述防护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最下层环形结构单体的第一环状结构和第二环状结构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下面板的上表面;
上下层相邻的环状结构单体间,由连接杆相连的两个第二环状结构处于分离状态,尚未处于和第一环状结构同心位置;
左右相邻的环状结构单体间,由连接杆将两个第一环形结构固连,使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环形结构同步运动;
当汽车检测到即将撞击行人时,发动机罩盖主动抬升,此时防护结构的上面板随之升起,并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向上运动;
同时,下层环形结构单体间彼此相连的第二环形结构绕第二旋转轴运动,碰触到锁止结构时,锁止结构绕第一旋转轴转动,使得第二环形结构继续运行到与第一环形结构同心的位置,此时锁止结构反向运动,到达与第一环形结构接触位置时锁止,防止第二环形结构回向运动;
同时,相邻环形结构单体间由连接杆连接的第一环形结构在其所在纵向平面内平移运动,最终与第二环形结构、锁止结构配合形成完整的防护结构;
当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盖上时,所述防护结构受压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盖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相对所述防护结构中心对称分布,仅在其所在的纵向平面内平移运动,自身不发生转动;
所述的第一环状结构整体近似半圆环状,其内环、中环、外环同心,各端均以相邻两边间距为直径做圆角处理,且内环与外环间加工有空白部,以便于和锁止结构配合;
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上加工有的所述凹槽分别位于内环与中环、内环与外环之间,凹槽主体分别为以内环和中环间距、内环与外环间距为直径,高度不超过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厚度的圆柱,所述凹槽底边与圆柱相切,其所在直线与所述凹槽圆心和内环所在圆的圆心两者连线相平行;
两端所述凹槽内,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中,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轴线分别与所在圆柱轴线重合,直径小于圆柱直径,高度与圆柱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3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