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效凝血功能的介孔二氧化硅基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6389.9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袁媛;刘昌胜;洪华;周华溢;王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A61L27/60;A61L27/02;A61L2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马莉华;徐迅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 凝血 功能 二氧化硅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凝血功能的介孔二氧化硅基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介孔二氧化硅基复合微球,包含介孔二氧化硅和天然多糖,直径大小为0.2‑5mm。将包含重量比为100:800‑3000:5‑200:5‑50的介孔二氧化硅、水、天然多糖和发泡造孔剂的造粒溶液滴加至固化液中即可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基复合微球,制备工艺简单高效,造粒成型同时二次造孔,消除以往造粒过程中的粉尘、噪音污染与二次煅烧能耗高的问题,产品制备周期明显缩短,提高设备利用率。该复合微球具有快速凝血、封堵粘附伤口、降低出血量等功能,可用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等领域,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学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具有快速高效凝血功能的介孔硅基复合止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伤出血是战场及各类事故现场的最常见伤情之一,出血失控是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使伤员能被送至医院抢救,院前大量失血仍会造成后期较高的死亡率和严重的并发症(如截肢等)。因此,在现场和院前对伤员出血进行有效控制的意义重大。事实上,出血导致的伤亡大多是可以避免的。止血带是能控制出血的救生器材,但对于人体很多部位如胸、腹、头、颈等止血带是无法使用或无效的。传统止血材料(如棉纱、绷带)对于不规则形状、深、窄、动脉破裂等现场常见创伤的止血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开发针对现场和院前急救用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止血材料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沸石类止血剂在生物体内不可降解,制造工艺繁琐、成本较高,应用时伴有一定的副作用,会对伤者造成二次创伤。
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吸附性能的多孔材料,同时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使其成为止血材料的优选。常规的制备介孔氧化硅粉体工艺为借助有机模板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纯度高、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有序介孔粉末,然后将纳米介孔粉末作为原料,配合制粒助剂和造粒机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基止血剂。传统方法制造的二氧化硅基止血剂只是简单的通过吸水浓缩血液成分达到止血目的,不能很好的粘附封堵出血部位,减少出血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止血、组织修复的性能。同时制造工艺复杂,能耗较高,制造过程中会出现噪音、粉尘等污染,对制造工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生产周期短,生物相容性优异,可高效快速促进凝血、封堵伤口、降低出血量的硅基复合止血微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生产周期短,生物相容性优异,可高效快速促进凝血、封堵伤口、降低出血量的硅基复合止血微球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所述复合微球包含介孔二氧化硅和天然多糖,直径大小为0.2-5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直径大小为0.4-5mm,较佳为0.5-4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和天然多糖的重量比为10:0.5-2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和天然多糖的重量比为10:1-15,较佳为10:1-1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天然多糖选自:壳聚糖、海藻酸盐、硅藻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平均孔径为1-15n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比表面积为450-900 m2/g。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平均孔径为3-10n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比表面积为500-800m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