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城镇区小河道透气透光的生态封盖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7782.X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7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王伟莹;王德利;王咏;薛烨飞;赵巧靖;王肇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城镇 河道 透气 透光 生态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城镇区小河道透气透光的生态封盖。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并联管模块架设在小河道的两岸覆盖在小河道水面之上,在并联管模块上面,覆盖有透明钢化夹层玻璃板架设在小河道两岸。所述的透明钢化夹层玻璃板架设在小河道两岸,其中小河道的一个岸边设有支架将透明钢化夹层玻璃板支撑起来,透明钢化夹层玻璃板的另一端架设在小河道的岸边。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于小河道之上用于防止水体受到污染的透气透光的生态封盖装置,通过提供空心圆柱钢管、透明钢化夹层玻璃板等结构,使本装置安装维修方便、运行稳定、节省资金成本,能够有效的使城市小河道水体得到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城镇区小河道透气透光的生态封盖。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小河道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各种固体废弃物阻塞河道、水体水质明显变差、湿生植物生境受损,河道生态环境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受损日益严重;
小河道一般为流域内大江大河的支流,具有排涝、汇流、供水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其一般特征有河面较窄、长度较短、水深较浅、数量较多的特点;
小河道与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息息相关,其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所汇入干流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并且分布特征决定了其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城乡工农业高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但各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则触目惊心,水资源开发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投入又极为有限,故造成“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严重局面。在此背景下,对于小河道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河流污染是指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的污染物造成河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目前,城市小河道的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外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河道沿岸的人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点源与面源污染汇入,如河道沿岸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点源排放污染物汇入,河道沿岸的农田化肥雨水径流及农业水生养殖污水的面源污染汇入等;
内源污染一般是由于城市河道的外源污染持续输入,污染物在河道进行不断积累,直到超出了河道原有水环境的承载力与自净能力后,从而导致的河道内原生态平衡体系的破坏现象,具体表现为河流对外来污水丧失了消纳与净化能力,先前积累的污染物不断进行二次释放而带来了新的污染源;
从污染特征来看,小河道受有机污染较为严重,河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及总氮均严重超标,导致出现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发黑发臭,藻类泛滥,透明度下降,水温变幅加大,环境容量减小等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诸多明显症状;
当前,城市小河道污染问题具有生态系统复杂、污染类型齐全、污染源数量多、危害严重等特点;
目前,已有的处理城市中小河道污染问题的措施主要归类为三种:截污纳管处理、就地集中处理、生态处理;
截污纳管处理是指将直接排入小河道的污染源用管道引导排入市政污水管,经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再排入河道中,污水截流干管是用一条平行于并靠近河流岸边线的污水主干管将排水地区所有直接向河流排放污水的干管或支管截流,并使污水沿该管流到污水处理厂,经简单处理后再排入水体的管道,敷设管道的方式有两种:沿河边敷设截污管道和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即如沿河有规划市政道路,则与之结合,反之则敷设于沿河现状道路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77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理水模型
- 下一篇:一种勾连体、防冲促淤结构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