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叶桉F5H基因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8574.1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2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雯;刘海龙;肖玉菲;覃子海;张烨;张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53 | 分类号: | C12N15/53;C12N9/02;C12N15/82;C12N1/21;A01H5/00;A01H6/82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谢美萱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叶 基因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核苷酸 木质素合成 转基因植株 定向调控 基因功能 基因应用 推动尾 转基因 应用 合成 调控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叶桉F5H基因及其应用,其尾叶桉F5H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可将该基因应用于转基因植株中,且证明了该基因具有调控S木质素合成的作用。通过对尾叶桉F5H基因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尾叶桉转基因定向调控木质素合成的基因工程育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涉及尾叶桉F5H基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总称,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广西的桉树研究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引种,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及杂交选育,得到了多个优良树种、优良种源及优良家系。桉树生长快、材质好,广西全区桉树面积居全国首位,已经成为短周期原料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尾叶桉GLU4无性系(Eucalyptus urophylla cloneGLU4)是广西广泛种植的桉树良种,因其纤维素含量、纤维素长度等制浆指标显著优于其他桉树品种,成为纸浆材造林首选树种。从纸浆材生产需求出发,希望木材中的木质素含量更低或更易于去除。然而木质素在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防御病原菌侵害方面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木质素降幅过大对植物具有潜在的不利影响,所以定向调控木质素单体合成,提高其S/G比值,成为纸浆材品质提升的主要研究策略。
F5H(阿魏酸-5-羟化酶,ferulate-5 hydroxylase,又称CAld5H,松柏醛-5-羟化酶,coniferaldehyde-5-hydroxylase)是植物木质素单体合成中的关键酶之一,F5H基因发现较晚,但其对S木质素合成的限速功能和显著的调控效果,使其立即成为关注的目标。拟南芥F5H突变体中木质素中几乎全部由G木质素组成,在突变体中表达F5H后,S木质素含量提高至95%以上,G木质素含量则极少(Meyer等1998;Weng等2010)。在杨树和烟草中过表达拟南芥F5H基因,转基因植株表现出S木质素的升高(Franke等2000;Stewart等2009)。师竹娟等(2007)用C4H启动子驱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F5H基因的反义片段转化烟草,转化植株花期之前与野生型基本无异,但开花后长势变弱,茎干纤细,茎部Maüle显色程度稍弱于野生型,暗示其S木质素含量可能降低,F5H基因的抑制使木质素沉积发生了改变。F5H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上调F5H可以显著提高S木质素含量,但在尾叶桉中尚未有F5H基因分离鉴定出来,利用其中的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工程调控更是无法开展。本发明公开的尾叶桉F5H序列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尾叶桉F5H基因功能的研究,并推动尾叶桉转基因定向调控木质素合成的基因工程育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叶桉F5H基因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宿主细胞以及在植物木质素单体合成调控中的应用,以有效地定向提高植物S木质素单体合成,在木质素单体合成调控的基因工程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本发明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尾叶桉F5H基因,其cDNA序列具有如下特征: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DNA序列;或者其编码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表达载体,其包上述的尾叶桉F5H基因或其片段。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植物表达载体为pCAMBIA3301。
作为技术方案的另一种优选,所述植物表达载体为重组载体pCAMBIA3301-EuF5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宿主细胞,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尾叶桉F5H基因或其片段或者植物表达载体。
作为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宿主细胞选自大肠杆菌、农杆菌或植物细胞,如大肠杆菌JM109菌株、农杆菌LBA4404菌株。
本发明的尾叶桉F5H基因在调控植物木质素单体合成方面的应用,可将尾叶桉F5H基因或其片段转化入植物,也可将所述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入植物,也可用所述宿主细胞侵染植物,详细的步骤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8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