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9007.8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6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建;米金星;沈丽娟;曹彦宁;江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D53/86;B01D53/52;C01B17/04;C01B32/0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李翠娥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有序 介孔碳 催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步骤为:1)有序介孔碳聚合物的制备;2)预氧化;3)快速碳化:将经过预氧化的样品移至700~900℃的管式炉中,惰性气氛下碳化15min;4)KOH刻蚀碳化:将快速碳化后的样品与KOH按质量比1:1混合,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700~900℃焙烧2h,自然冷却后,用1M HCl溶液中和,然后水洗至中性,60℃干燥8~12h,得到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催化材料。所述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OMP具有体心立方的介观结构,在选择性催化氧化H2S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H2S是一种有毒的污染物并且会破坏环境,因此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从炼油厂原油和天然气产业产生的H2S中回收硫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Claus硫回收工艺,即从含硫的气体中回收硫单质。大多数的Claus工艺使用H2S、CO2和H2O作为主要成分,以N2、NH3和烃类化合物为第二组分。由于Claus平衡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在排放的尾气中仍然存在约4%的H2S。为进一步去除残留的H2S,人们发展了将H2S选择性氧化成单质硫的技术。反应式如下所示:(反应式(1)为主反应,反应式(2)和(3)为副反应)
H2S + (1/2)O2 → (1/n)Sn + H2O (1)
(1/n)Sn + O2 → SO2 (2)
H2S + (3/2)O2 → SO2 + H2O (3)
反应(1)是不可逆的,且没有任何平衡限制。然而硫的产率主要取决于催化活性,就是硫单质还可以继续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或者H2S被完全氧化生成SO2(反应式(2)和(3))。因此,这个过程需要兼具高活性和优良选择性的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氧化硫化氢为单质硫,不仅能消除H2S的危害,还能回收催化产生的单质硫,是一种环境友好、低成本和绿色经济的技术手段。然而,活性炭丰富的微孔结构致使其孔容较小,不利于催化产物单质硫的传输和存储,故活性炭的穿透硫容局限在0.2-0.8gH2S/g 催化剂;而且,活性炭的超微孔对硫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再生后的硫容仅为首次的60%。
随着新型碳质材料如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碳等的不断涌现,为无金属炭催化脱硫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大量活性炭脱硫的应用研究启示我们,提高硫容的关键在于提高催化材料的反应活性和产物硫的存储空间。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一维结构,且石墨化程度较高,一定湿度下,H2S解离的HS-离子易于在其表面快速迁移,具有较好的氧化脱硫性能;但受限其比表面积小,饱和硫容最高仅达到1.86g H2S/g催化剂。介孔碳具有较大的中孔孔隙,有利于硫的存储;同时通过氮掺杂可提高材料的表面碱性,增加碳边缘位和缺陷位的数量,强化H2S的吸附解离,增强其催化能力。氮掺杂介孔碳的穿透硫容可提高至2.77g H2S/g催化剂。但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复杂,合成技术要求高,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制备方法简便、产物结构可控、适于规模化生产的含氮介孔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9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