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9771.5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3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勋;周洪波;杨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供显示画面品质。显示面板包括:N个像素列单元组,每个像素列单元组包括一个第一像素列单元和一个第二像素列单元;与N个像素列单元组一一对应的N个数据线单元组,每个数据线单元组包括一个第一数据线单元和一个第二数据线单元;与N个数据线单元组一一对应的N个驱动单元组,每个驱动单元组包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和一个第二驱动单元;与N个驱动单元组对应的N个数据输出端组,每个数据输出端组包括一个第一数据输出端和一个第二数据输出端,第一数据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第二数据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液晶技术领域,液晶显示面板越来越轻薄化、功耗越来越低。
在液晶显示领域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液晶材料产生极化而造成永久性的破坏,通常需要对液晶材料进行极性反转驱动。常见的极性反转方式包括:帧反转、列反转、行反转和点反转四种。其中,在采用帧反转、行反转或列反转的极性反转方式时,会存在某一帧显示时一种颜色的子像素均被充电为一种电压极性,下一帧显示时的该种颜色的子像素又同时被充电为另一种电压极性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在两帧画面切换时容易产生闪烁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如何降低液晶显示面板中纯色画面的闪烁是业内当前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用于避免显示画面的闪动,提高显示品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颜色像素、第二颜色像素、第三颜色像素和第四颜色像素;
N个像素列单元组,每个所述像素列单元组包括一个第一像素列单元和一个第二像素列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列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列单元均包括第一像素列、第二像素列、第三像素列和第四像素列,所述第一像素列所包括的像素的颜色与所述第三像素列所包括的像素的颜色相同,所述第二像素列所包括的像素的颜色与所述第四像素列所包括的像素的颜色相同;
与N个像素列单元组一一对应的N个数据线单元组,每个所述数据线单元组包括一个第一数据线单元和一个第二数据线单元,所述第一数据线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单元均包括四条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单元内的四条数据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像素列单元内的四个像素列,所述第二数据线单元内的四条数据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像素列单元内的四个像素列;
与N个数据线单元组一一对应的N个驱动单元组,每个所述驱动单元组包括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和一个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均包括四个开关组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内的四个开关组元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单元内的四条数据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内的四个开关组元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单元内的四条数据线;
与N个驱动单元组对应的N个数据输出端组,每个所述数据输出端组包括一个第一数据输出端和一个第二数据输出端,所述第一数据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所述第二数据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内的两个开关组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输出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输出端的两个开关组元件所对应的两个像素列上的像素颜色不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内另外两个开关组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输出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输出端的另外两个开关组元件所对应的两个像素列上的像素颜色不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内的两个开关组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输出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输出端的两个开关组元件所对应的两个像素列上的像素颜色不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内另外两个开关组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输出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输出端的另外两个开关组元件所对应的两个像素列上的像素颜色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9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