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微痕量化学物质的探测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0154.7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0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尧;邱志明;韩守鹏;肖玉杰;曹渊;于邵祯;崔东华;秦健;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1054部队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仇蕾安 |
地址: | 10244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痕量 化学物质 探测 识别 装置 | ||
1.一种水下微痕量化学物质探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Ⅰ(4)、采样组件、检测池(10)、蠕动泵Ⅰ(37)、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光电组件(12)、双向螺纹导轨(33)、电机Ⅰ(34)以及控制模块(3);
所述壳体Ⅰ(4)的前部加工有进样口(5),后部加工有出样口(14)以及电源及数据接口(15);
所述检测池(10)的上部敞开不封闭;
采样组件、检测池(10)、蠕动泵Ⅰ(37)、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光电组件(12)、双向螺纹导轨(33)、电机Ⅰ(34)以及控制模块(3)均安装在壳体Ⅰ(4)内部;采样组件通过耐蚀管路Ⅰ(8)分别与进样口(5)、出样口(14)连接,采样组件通过耐蚀管路Ⅱ(20)与检测池(10)连接;检测池(10)、蠕动泵Ⅰ(37)以及出样口(14)之间通过耐蚀管路Ⅱ(20)按顺序依次连接;双向螺纹导轨(33)与电机Ⅰ(3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双向螺纹导轨(33)的一端安装光电组件(12),另一端安装检测池(10);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安装在检测池(10)与光电组件(12)之间,且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分别与光电组件(12)、检测池(10)密封连接;采样组件、蠕动泵Ⅰ(37)、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光电组件(12)以及电机Ⅰ(34)均与控制模块(3)电气连接,且通过电源及数据接口(15)均与外部的电源电气连接;
所述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包括转盘(36)、传感芯片(29)和电机Ⅱ(35);
其中,转盘(36)上加工有两个以上卡孔,每个卡孔安装一个传感芯片(29),传感芯片(29)上有敏感膜的一端与检测池(10)上的密封圈(30)相接触,传感芯片(29)上无敏感膜的一端与光电组件(12)相接触,转盘(36)与电机Ⅱ(35)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电机Ⅱ(35)分别与控制模块(3)以及外部的电源电气连接;
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上可以安装多种传感芯片(29),在更换时,电机Ⅰ(34)驱动双向螺纹导轨(33)转动使光电组件(12)和检测池(10)分开,然后电机Ⅱ(35)带动转盘(36)转动,使转盘(36)上的另一个传感芯片(29)转到光电组件(12)和检测池(10)中间,然后电机Ⅰ(34)驱动双向螺纹导轨(33)转动使光电组件(12)和检测池(10)靠近,与新更换的传感芯片(29)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继续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微痕量化学物质探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蚀管路Ⅱ(20)的直径不大于耐蚀管路Ⅰ(8)的直径的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微痕量化学物质探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包括预处理池(9)、搅拌桨(17)、超声设备Ⅰ(19)和蠕动泵Ⅱ(13);
其中,预处理池(9)为封闭的腔体,搅拌桨(17)安装在预处理池(9)内部,超声设备Ⅰ(19)安装在预处理池(9)外部,预处理池(9)通过耐蚀管路Ⅰ(8)分别与进样口(5)、出样口(14)连接,蠕动泵Ⅱ(13)安装在预处理池(9)与出样口(14)之间的耐蚀管路Ⅰ(8)上,预处理池(9)通过耐蚀管路Ⅱ(20)与检测池(10)连接,搅拌桨(17)、超声设备Ⅰ(19)和蠕动泵Ⅱ(13)均与控制模块(3)以及外部的电源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微痕量化学物质探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组件(12)包括壳体Ⅱ(31)、光源(21)、偏振片(22)、聚光透镜Ⅰ(23)、聚焦透镜Ⅰ(24)、棱镜(25)、聚光透镜Ⅱ(26)、聚焦透镜Ⅱ(27)和光敏器件(28);
其中,壳体Ⅱ(31)是两端开放的圆筒结构,偏振片(22)、聚光透镜Ⅰ(23)、聚焦透镜Ⅰ(24)、棱镜(25)、聚光透镜Ⅱ(26)、聚焦透镜Ⅱ(27)和光敏器件(28)按顺序依次安装在壳体Ⅱ(31)内部,且棱镜(25)穿过壳体Ⅱ(31)后与传感芯片自动更换组件(11)密封连接,光源(21)在离偏振片(22)较近的壳体Ⅱ(31)一端的外部,使光源(21)产生的光经过偏振片(22)、聚光透镜Ⅰ(23)、聚焦透镜Ⅰ(24)后入射到棱镜(25),并经过棱镜(25)的反射后光经过聚光透镜Ⅱ(26)、聚焦透镜Ⅱ(27)后被光敏器件(28)接收;光源(21)和光敏器件(28)均与控制模块(3)以及外部的电源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1054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1054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015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散射油烟监测仪
- 下一篇:基于透明度盘的水体透明度准确测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