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吸内科用高效清肺排痰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1349.3 | 申请日: | 201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莹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操作面板 支撑面板 上端 清肺 数值显示屏 感应加温 呼吸内科 排痰器 握把 下端 旋钮 保温作业 螺纹连接 实时感应 支撑底座 置物凹槽 治疗护理 治疗效果 按摩头 放置器 缓冲垫 万向轮 支撑机 共振 机箱 排痰 装设 焊接 护理 医护 支撑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用高效清肺排痰器,其结构包括置物凹槽、支撑面板、控制操作面板、调节旋钮、数值显示屏、感应加温装置、共振按摩头、安全握把、握把放置器、支撑缓冲垫、数据传导线、支撑机箱、万向轮、机箱支撑底座,数值显示屏的下端装设于支撑面板上端的后侧,支撑面板的上端焊接于控制操作面板,调节旋钮设有两个且下端螺纹连接于控制操作面板的上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感应加温装置,在设备进行对患者的清肺排痰作业时,可进行实时感应并自行升温工作,从而使其患者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能够有效的保温作业,从而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大大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呼吸内科用高效清肺排痰器,属于医疗治疗养护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高效清肺排痰器是指代替传统的人工胸部叩击、震颤、定向挤推进行的体位引流,可将长期滞留于肺部或较深层积液经多方位震动、挤压并定向引液,使痰液排出体外,除此以外,还有最独特功能是,可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淤滞,松弛呼吸肌,改善全身肌张力,增强呼吸肌力产生咳嗽反射,有利于机体康复。
现有技术中,设备在进行清肺排痰的作业时,需要不断叩击患者的胸部,而在需要治疗时,患者需将其衣物去除,从而更好的治疗,而在较长的治疗时间下,设备的表温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设备无法自行感应并进行升温,不仅对患者治疗不利且增加其医护人员的护理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高效清肺排痰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在进行清肺排痰的作业时,需要不断叩击患者的胸部,而在需要治疗时,患者需将其衣物去除,从而更好的治疗,而在较长的治疗时间下,设备的表温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设备无法自行感应并进行升温,不仅对患者治疗不利且增加其医护人员的护理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呼吸内科用高效清肺排痰器,其结构包括置物凹槽、支撑面板、控制操作面板、调节旋钮、数值显示屏、感应加温装置、共振按摩头、安全握把、握把放置器、支撑缓冲垫、数据传导线、支撑机箱、万向轮、机箱支撑底座,所述数值显示屏的下端装设于支撑面板上端的后侧,所述支撑面板的上端焊接于控制操作面板,所述调节旋钮设有两个且下端螺纹连接于控制操作面板的上端,所述支撑面板的下端装设于支撑缓冲垫的上端,所述支撑缓冲垫设有四个且下端相贴合于支撑机箱上端的四端,所述支撑面板的右端焊接于握把放置器的左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机箱的下端焊接于机箱支撑底座的上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机箱支撑底座的下端螺纹连接于万向轮的上端,所述支撑机箱的前端设有置物凹槽,所述支撑面板的前端机械连接于数据传导线左侧的上端,所述数据传导线右端的上侧装设于安全握把的下端,所述安全握把的上端焊接于感应加温装置的左端,所述感应加温装置的右表面机械连接于共振按摩头的左端,所述感应加温装置由左连接支撑块、第一减震弹簧、左延伸支撑杆、第一感应连接机构、第一电源导向机构、隔绝防护外壳、第二电源导向机构、蓄电池、第二感应连接机构、连接绳、电源线、右延伸支撑杆、第二减震弹簧、右连接支撑块、导热板、加热板组成,所述导热板下端的左右两端机械连接于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的上端,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的下端焊接于隔绝防护外壳上端的左右两端,所述导热板的下端装设于左连接支撑块与右连接支撑块的上端,所述左连接支撑块的下端焊接于左延伸支撑杆的上端,所述左延伸支撑杆的下端间隙配合于第一感应连接机构的上端,所述第一感应连接机构左端的中部焊接于隔绝防护外壳内壁的左端,所述第一感应连接机构的下端相啮合于第一电源导向机构下端的左侧,所述第一电源导向机构右侧的上端通过电源线与蓄电池上端的右侧相连接,所述右连接支撑块的下端焊接于右延伸支撑杆的上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右延伸支撑杆的下端机械连接于第二感应连接机构的上端,所述第二感应连接机构的下端间隙配合于第二电源导向机构下端的右侧,所述第二电源导向机构左侧的上端通过电源线与加热板下端的右侧相连接,所述加热板的左右两端焊接于隔绝防护外壳的上端中部,所述加热板的上端间隙配合于导热板的下端中部,所述第一电源导向机构与第二电源导向机构的下端焊接于隔绝防护外壳内壁的下端,所述左连接支撑块与右连接支撑块的外表面贯穿于隔绝防护外壳上端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电源导向机构与第二电源导向机构的内部设有连接绳,所述蓄电池上端的左侧通过电源线与加热板下端的左侧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莹,未经张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1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