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层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1689.6 | 申请日: | 201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5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枬 | 申请(专利权)人: | 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辉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36;H01M10/0525;H01M10/056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皓;李海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包含:
活性材料;
人工钝性膜,其包覆于所述活性材料表面;
中层,其包覆所述人工钝性膜,所述中层包含第一固态电解质与第一胶态/液态电解质,且所述第一胶态/液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大于所述第一固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以及
外层,其包覆所述中层,所述外层包含第二固态电解质与第二胶态/液态电解质,且所述第二固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大于所述第二胶态/液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人工钝性膜的厚度小于1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人工钝性膜为实质上完整包覆于所述活性材料表面的固态电解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人工钝性膜为非固态电解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人工钝性膜选自导电材料、不含锂的陶瓷材料或者两者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导电材料选自含碳材料或导电高分子,所述不含锂的陶瓷材料选自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或氧化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中层的第一固态电解质与所述外层的第二固态电解质的形态为结晶态或玻璃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中层与所述人工钝性膜的距离≤500纳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外层与所述人工钝性膜的距离大于500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中层的第一胶态/液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大于所述中层的第一胶态/液态电解质与第一固态电解质的总体积量的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中层的第一胶态/液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大于所述中层的第一胶态/液态电解质与第一固态电解质的总体积量的9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外层的第二固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大于所述外层的第二胶态/液态电解质与第二固态电解质的总体积量的5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外层的第二固态电解质的体积含量大于所述外层的第二胶态/液态电解质与第二固态电解质的总体积量的9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作为锂电池的正极和/或负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中层的第一胶态/液态电解质与第一固态电解质是填入直径小于500纳米的孔洞,所述外层的第二胶态/液态电解质与第二固态电解质是填入直径大于500纳米的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辉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辉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16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