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掺杂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绿色高效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4548.X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5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林;苗康康;冯国栋;肖珍;裴霏;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9/08 | 分类号: | C01B39/08;C01B3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强红刚 |
地址: | 72101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sba 15 分子筛 材料 绿色 高效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掺杂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绿色高效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Na2S2O8溶解在水中,添加TEOS搅拌,紫外光照至溶液澄澈,得到M溶液;2)将P123溶于水中,添加铜盐搅拌,得到N溶液;3)将M溶液与N溶液混合均匀,形成悬浮液后继续反应,将反应产物及母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中水热晶化,冷却后过滤、干燥,煅烧得到蓝色产物。本发明将传统的反应时间48h缩短至16‑24h,使能耗、时间较传统方法更少,效率更高,同时整个反应是在中性环境下进行,反应过程绿色,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掺杂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绿色高效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SBA-15介孔分子筛由于其规则的孔道结构、极高的比表面积、较窄的孔径分布等显著特性,使其常被用于催化、吸附分离和离子交换等相关领域。但是,未经活化处理的SBA-15缺乏化学活性,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一种活化SBA-15的简便方法是在其骨架结构中掺杂其他原子,使之具有离子交换能力、高密度的酸中心、各种催化活性。尤其是铜掺杂的SBA-15能够产生高密度的酸中心,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催化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报道有关铜掺杂SBA-15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合成法和后处理法。直接合成法是指在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加入铜源,直接将铜离子掺杂在介孔材料孔壁内;如论文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 230(2005)143–150报道了一步法制备有关铜掺杂SBA-15,该方法利用Cu(CH3COO)2·H2O和Al(NO3)3·9H2O在酸性条件(H3PO4(85%))下制备得到Cu和Al共掺杂SBA-15,该过程在60℃下反应32小时,反应釜中90℃晶化48h,总耗时80h。后处理法是指在SBA-15介孔分子筛在强酸性条件下合成以后,将铜源加入到分散均匀的SBA-15悬浮液中,再经过后续处理,制备铜掺杂SBA-15;这种方法研究较多,但是工艺步骤复杂,掺杂不均匀,导致活性中心分布不均匀;此外,掺杂的同时也形成了铜氧化物,容易堵塞介孔孔道,使得材料的比表面积降低。如论文MolecularCatalysis 445(2018)43–51报道了后处理法制备铜掺杂SBA-15,同时形成大量CuO,使得SBA-15表面积从639m2/g降低到385m2/g,总耗时110h。
总结上述方法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不易合成单一的铜掺杂SBA-15,这是因为强酸性条件下,金属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与Si很难形成Cu-O-Si键;(2)上述合成铜掺杂SBA-15的反应均是在酸性环境中进行,需对后续废液进行处理,造成成本上升,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3)上述方法中耗时较长,均不少于80h,存在能耗高、效率低的缺陷。
通过检索国内外现有技术,尚未见到在无酸、无碱条件下,同时能耗少、时间短、效率高的铜掺杂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合成方法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制备铜掺杂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方法存在的各种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中性环境下制备铜掺杂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绿色高效合成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努力,最终获得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掺杂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在无酸、无碱条件下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Na2S2O8溶解在水中,添加正硅酸乙酯(TEOS)搅拌,紫外光照至溶液澄澈,得到M溶液;
步骤2:将P123溶于水中,添加铜盐搅拌,得到N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文理学院,未经宝鸡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45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