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智能救援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4738.1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6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陆海洁;冯恺;张政;熊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G08B25/00;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援 检测器 车身控制器 空调控制器 气体检测器 温度传感器 车辆内部 车辆智能 工作模式 救援系统 模组 感应车辆 接收数据 开闭状态 目标物体 生命体征 危险级别 智能 检测 车内 车门 求救 车窗 自救 采集 救助 节约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救援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气体检测器、空调控制器、生命检测器、车身控制器和智能救援模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车辆内部当前的温度;所述气体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车辆内部的有害气体及含量;所述生命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车辆内部是否存在具有生命体征的目标物体;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车辆的车门和车窗的开闭状态;所述智能救援模组用于获取所述空调控制器对接收数据的处理结果,并根据所述处理结果对应的危险级别执行相应的工作模式。本发明在执行相应的工作模式中,无需车内人员的操作,能够自行判断救援方式,实现外部求救或是自救;进而提升了救援的效率,并节约了救助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智能救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公路、车辆和驾驶人员的迅速发展和急剧增加,各种交通事故的绝对值和复杂程度也随其与日俱增。社会虽从车辆制造的技术层面、车辆上路的规则法律、法规层面、驾乘人员及社会民众的道德教育、救援组织等预案方案和程序层面均给予了足够关注和建设应对,但仍不能覆盖许多特殊环境、状态下的急救救援,特别是于无人通过的特殊时段、特殊路段、无主动干预的热心目击人群、更恶劣的肇事逃逸、及在此情况下驾乘人员丧失自我救助和求救能力的情况下,无法实施及时救助救援,甚至寻找和发现失联车辆和人员都成为巨大的困难。
目前车辆的车联网服务可以实现智能救援的功能,已经使用的有E-CALL、B-CALL等智能服务;具体地,E-CALL(紧急呼叫系统)分为二种模式,主动求助、被动求助;其中,主动求助是车内人员打开SOS开关,呼叫后台,通过麦克风、扬声器实现与后台人员沟通求助;被动求助是通过ACU收到的碰撞信号转发给E-CALL模块,模块自行向后台求助并定位。但是现有的针对车内紧急情况和救援情况,并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仍然会出现很多相关悲剧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救援系统及方法,具体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救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气体检测器、空调控制器、生命检测器、车身控制器和智能救援模组;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车辆内部当前的温度,并将感应得到的温度数据传输给所述空调控制器;所述气体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车辆内部的有害气体及含量,并将检测得到的有害气体及对应的含量传输给所述空调控制器;
所述生命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车辆内部是否存在具有生命体征的目标物体;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车辆的车门和车窗的开闭状态;在生命检测器检测存在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车身控制器采集的状态信息均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智能救援模组被触发,所述智能救援模组用于获取所述空调控制器对接收数据的处理结果,并根据所述处理结果对应的危险级别执行相应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救援模组包括救援中心处理器;在生命检测器检测到存在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车身控制器采集的状态信息均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救援中心处理器被触发,用于获取所述空调控制器对接收数据的处理结果,并根据所述处理结果对应的救援信息生成相应的危险级别。
进一步地,所述危险级别包括第一级别、第二级别和第三级别;
所述第一级别为处理结果中的温度数据超过第一温度阈值,且有害气体超过第一气体阈值;
所述第二级别为处理结果中的温度数据位于第一温度阈值与第二温度阈值之间,且有害气体的含量位于第一气体阈值与第二气体阈值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级别为处理结果中的温度数据超过第一温度阈值,以及有害气体的含量超过第一气体阈值的时间均达到第一持续时长;
所述第三级别为处理结果中的温度数据超过第二温度阈值,有害气体超过第二气体阈值;或者所述第三级别为处理结果中的温度数据超过第二温度阈值,以及有害气体的含量超过第二气体阈值的时间均达到第二持续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4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