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热交换方法、热输送系统以及热输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5156.5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草野雄也;山下征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陈冠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热传导区域 热交换 沸腾 热输送系统 传热部件 热传导率 热源 传热 传热系数 条纹状地 热介质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热交换方法、热输送系统以及热输送方法。提供一种通过促进沸腾并且由沸腾产生的气泡的优化而提高了从热源向热介质的传热系数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0),其是通过从热源向液体的经由传热部件的传热使上述液体沸腾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中,在传热部件(15)中的与液体(50)接触以使液体(50)沸腾的一侧的表面(10),条纹状地交替存在第一热传导区域(11)和第二热传导区域(12),所述第一热传导区域(11)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第二热传导区域(12)的热传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热交换方法、热输送系统以及热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利用热介质的沸腾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中,尝试了在将热从热源向热介质传递的传热部件形成槽等,以期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内表面带有槽的管,其构成为在内表面形成多个槽部,在管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外部之间进行热交换;该内表面带有槽的管中,在上述槽部的侧面及底面中的至少一个的面上形成有用于促进上述流体的沸腾的凹凸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575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在作为传热部件的管的内表面形成槽及凹凸,从而使气泡容易产生来促进作为热介质的流体的沸腾的技术。
但是,公开了根据理论计算,在改善利用热介质的沸腾的热交换器中的从热源向热介质的传热系数时,沸腾的促进以及由沸腾产生的气泡的控制也为重要的因素。气泡的控制是指例如控制气泡的产生位置、直径、数量、产生频率等。
在以往技术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关于沸腾促进的报告例较多,但认为气泡的控制是困难的,关于包括控制气泡的传热系数的改善,几乎没有研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控制由沸腾产生的气泡、特别是由此从热源向热介质的传热系数得到改善的热交换器。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方法、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热输送系统以及使用了该热输送系统的热输送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如以下那样。
[1]热交换器,其是通过从热源向液体的经由传热部件的传热使上述液体沸腾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在上述传热部件中的与上述液体接触以使上述液体沸腾的一侧的表面,条纹状地交替存在第一热传导区域和第二热传导区域,上述第一热传导区域的热传导率高于上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热传导率。
[2][1]中记载的热交换器,其中,上述第一热传导区域的条纹的宽度为2.5mm以上且7.5mm以下。
[3][1]或[2]中记载的热交换器,其中,上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条纹的宽度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
[4][1]~[3]的任一项中记载的热交换器,其中,构成上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第二热传导材料的热传导率为构成上述第一热传导区域的第一热传导材料的热传导率的1/50以下。
[5][1]~[4]的任一项中记载的热交换器,其中,构成上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的第二热传导材料的耐热温度为120℃以上。
[6][1]~[5]的任一项中记载的热交换器,其中,上述传热部件由第一热传导材料构成,上述第二热传导区域由埋入上述传热部件中的、与上述液体接触以使上述液体沸腾的一侧的表面内的第二热传导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5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强化传热管
- 下一篇:一种冷凝水罐进口管与壳体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