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阻尼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5639.5 | 申请日: | 201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强;李超;李彦;黄兆飞;李飞;赵玉东;谢远明;韩怀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19;F16F9/512;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文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腔 隔振器 活塞杆 压力调节阀 变阻尼 液压缸 受力 刚性弹性件 活塞 隔振系统 液压系统 道床 低负荷 高负荷 垂向 隔振 减小 分割 | ||
本发明提供的变阻尼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该变阻尼隔振器包括液压系统、刚性弹性件和压力调节阀。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杆和活塞,活塞并将液压缸分割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刚性弹性件设置在活塞杆和液压缸之间。压力调节阀与液压缸连接。压力调节阀用于根据较大的活塞杆受力值,减小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根据较小的活塞杆受力值,增大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压力调节阀还用于当活塞杆受力值达到极限值的状态下,阻断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该变阻尼隔振器在高负荷和低负荷状态下均能保持较好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振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阻尼隔振器及道床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减振降噪手段中,由于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最为理想,适用于需要较高减振要求的高等或特殊减振地段,如医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在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通过轨道板下设置弹性隔振器,将轨道板的振动与基础隔离,达到减小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的目的。
现有的弹性隔振器的刚度特性都是线性刚度或接近于线性刚度,而在浮置板轨道-车辆这个隔振系统中质量的大小会因为列车载重不同发生显著变化,这使得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系统在不同载重工况下的压力差异很大,造成空车重车状态系统性能不一致,空车状态隔振性能差,重车状态轨道垂向位移过大等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变阻尼隔振器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阻尼隔振器,该变阻尼隔振器结构简单,能实现垂向限位,且在高负荷和低负荷状态下均能保持较好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床隔振系统,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变阻尼隔振器,在空车重车状态下均能保持较佳的隔振性能,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垂向位移。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阻尼隔振器,包括液压系统、刚性弹性件和压力调节阀;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杆和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且与所述液压缸的内壁滑动连接,并将所述液压缸分割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液压缸内,并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液压缸滑动连接;所述刚性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液压缸之间;
所述压力调节阀与所述液压缸连接,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通过所述压力调节阀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压力调节阀用于根据较大的活塞杆受力值,减小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根据较小的活塞杆受力值,增大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之间的流量,所述压力调节阀还用于当所述活塞杆受力值达到极限值的状态下,阻断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和调节机构,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连通,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通过所述调节机构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之间的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开设有滑动腔,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滑块和滑杆,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腔滑动连接,并将所述滑动腔分割形成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所述第一调节腔和所述第二调节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及所述第二通槽连通;所述阀体内还开设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滑杆穿过所述连通通道,所述滑杆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滑杆能够在所述滑块的带动下相对所述阀体滑动,以改变所述通孔与所述连通通道的连通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弹性调节件,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通过所述弹性调节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5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