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乒乓球的自动收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6671.5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盒体 自动收球装置 进料机构 行走机构 进料口 乒乓球 主机盒 顶部设置 工作效率 控制设备 内部安装 内部设置 嵌入安装 驱动平台 收集效率 连贯性 驱动轮 抽拉 抽屉 成熟 配合 优化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乒乓球的自动收球装置,它包含盒体(1),该盒体(1)上嵌入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含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轮,所述盒体(1)的顶部设置有主机盒(2),该主机盒(2)的内部安装有相应的感应和控制设备;所述盒体(1)的内部设置有可与其抽拉配合的收集抽屉(3);所述盒体(1)的端部向外垂直延伸出一个进料口(4),该进料口(4)的端部安装有与其对接的进料机构。本发明结构简单,借助现有成熟的驱动平台,通过对进料机构的优化和改进,使得对于乒乓球的收集效率较高,整体的连贯性较好,工作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与体育用品配套的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乒乓球的自动收球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乒乓球训练时地面上往往会遗落大量的乒乓球,目前这些散落乒乓球的收集大多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的,整体的收集效率较低,工作的劳动强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以自动行走,自动捡球的机器人,此种结构的机器人依靠成熟的识别系统自动感应乒乒球的具体位置通过机械臂进行快速的捡拾,但是此种机器人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整体的工作效率较慢,一次只能捡拾一个乒乓球,因此对于一些大型的乒乓球运动场来说,此种机器人带来的效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乒乓球的自动收球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盒体1,该盒体1上嵌入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含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轮,所述盒体1的顶部设置有主机盒2,该主机盒2的内部安装有相应的感应和控制设备;
所述盒体1的内部设置有可与其抽拉配合的收集抽屉3;
所述盒体1的端部向外垂直延伸出一个进料口4,该进料口4的端部安装有与其对接的进料机构;
所述的进料机构至少包含两块对称设置的端板5,两个端板5的上端之间通过顶板6连接固定成一体,所述的两个端板5之间设置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一辊轴7和第二辊轴8,所述的第一辊轴7上等距排列有若干个划球齿9,所述第二辊轴8上等距排列有数个胶皮轮10,每相邻的两个胶皮轮10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乒乓球的直径,所述进料口4的底部边沿处固定有导流板11,该导流板11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座12,该定位座12整体为可卡贴在第二辊轴8上的弧形结构。
所述胶皮轮10两端的外圆面处分别向外轴向延伸出胶皮边101,每相邻的两个胶皮轮10之间的胶皮边101间距小于乒乓球的直径。
所述进料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固定安装在端板5上的驱动盒12,该驱动盒12内安装有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安装有一个主动齿轮14,该主动齿轮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5和第二从动齿轮16,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15安装在第一辊轴7的端部,所述的第二从动齿轮16安装在第二辊轴8的端部。
所述导流板11为倾斜设置,其最高点处为靠近定位座12的一端。
所述的划球齿9整体为L形结构,轴向相邻的两个划球齿9之间的间距小于乒乓球的直径,周向相邻的两个划球齿9之间的间距大于乒乓球的直径。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借助现有成熟的驱动平台,通过对进料机构的优化和改进,使得对于乒乓球的收集效率较高,整体的连贯性较好,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胶皮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未经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66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