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7594.5 | 申请日: | 2018-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雷万忠;周洪;付立华;吕玲玲;周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P23/00 | 分类号: | H02P23/00;H02P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戈丰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子单元 电机控制电路 整流子单元 交流伺服电机 控制绕组 控制系统 励磁绕组 输出端 输入端 交流正弦电压 控制技术领域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连接 交流电源 控制效果 电源端 相位差 两组 输出 | ||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其中,电机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第一整流子单元和第二整流子单元;输出端分别与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绕组和励磁绕组连接的第一逆变子单元和第二逆变子单元;电源端分别与第二整流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驱动子单元和第二驱动子单元;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驱动子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二驱动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以控制第一逆变子单元和第二逆变子单元分别向控制绕组和励磁绕组输出两组幅值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为90°的交流正弦电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该技术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其中,交流伺服电机作为一种生活和工业生产等多领域常用的动力输出设备,其性能被广泛的关注。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对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技术中存在着控制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
整流单元,包括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第一整流子单元和第二整流子单元;
逆变单元,包括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逆变子单元和第二逆变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绕组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伺服电机的励磁绕组连接;
驱动单元,包括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整流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驱动子单元和第二驱动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逆变子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子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驱动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和所述第二逆变子单元分别向所述控制绕组和所述励磁绕组输出两组幅值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为90°的交流正弦电压。
在本发明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电机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包括:
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
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场效应管,该第二场效应管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低电位端连接后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绕组的第一端连接、低电位端与接地;
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场效应管,该第三场效应管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高电位端连接后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整流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四场效应管,该第四场效应管的高电位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低电位端连接后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绕组的第二端连接、低电位端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电机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逆变子单元还包括:
第一放电电阻,该第一放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低电位端连接;
第二放电电阻,该第二放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低电位端连接;
第三放电电阻,该第三放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低电位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程学院,未经河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7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