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壮医莲花针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58062.3 申请日: 2018-02-25
公开(公告)号: CN108309786A 公开(公告)日: 2018-07-24
发明(设计)人: 宋宁;李浪辉;黎海珍;梁薇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H39/08 分类号: A61H39/08
代理公司: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代理人: 但玉梅
地址: 530200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动力腔 针座腔 筒体 隔板 支撑筒 弹簧 针座 推杆 传统的 连接杆 皮肤针 套筒 壮医 莲花 长度方向设置 患者依从性 安装支撑 弹簧安装 滑动安装 间隔开设 减轻疼痛 连接针座 一端敞开 一端连接 分隔 伸入 省力 省时 针槽 连通 穿透 体内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壮医莲花针,包括筒体,筒体一端敞开,并在该端安装支撑筒;筒体具有针座腔和动力腔,针座腔和动力腔沿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者通过隔板分隔;针座腔位于支撑筒所在端,并与支撑筒连通,针座腔内滑动安装有针座,针座朝向支撑筒的一面间隔开设有针槽,与该面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穿透隔板并伸入动力腔内;筒体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第一弹簧安装在针座腔或者动力腔内,其两端分别连接针座和隔板;第二弹簧、第一推杆和套筒均设置在动力腔内。本发明能够代替传统的皮肤针,且相较传统的皮肤针,省时省力,速度快,效果好,明显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依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壮医莲花针。

背景技术

皮肤针是一种传统医疗针具,皮肤针疗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治疗方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是基于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人体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皮肤针疗法就是运用皮肤针针叩刺人体皮肤或腧穴,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即通过针刺刺激神经末梢,激活神经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壮医也用皮肤针,壮医将皮肤针称作梅花针、莲花针。皮肤针在壮乡早有流传,查历代史料均有记述。据清代广西《柳城县志》载:“病者服药,不尽限于仲景叔和,间有用一二味草药奇验者。其他针灸之术,以妇人尤为擅长。”即包括皮肤针术。《壮族医学史》载“壮医浅刺疗法……早在宋代文献中就有记载”。《中国壮医学》明确指出:“皮肤针又称梅花针,是用针在浅表皮肤叩刺龙路、火路表浅网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便疗法。”而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该书记载的“半刺”、“毛刺”、“扬刺”,与壮医莲花针法颇为相似。从考古实物追根溯源,据广西武鸣县西周至春秋古墓出土的青铜针,针身长仅0.5cm,直径0.1cm,非常短小锐利,其外形与原始社会的砭针十分接近,提示壮医皮肤针起源很早。从浅刺特点看,砭针-青铜针-银针-皮肤针一脉相传。

皮肤针疗法现多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顽固性面瘫、青少年近视、感冒头痛、急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皮肤麻木、腰肌劳损、失眠、高血压、痛经、脱发、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小儿麻痹以及多种皮肤病。其疗效在临床上也得到了验证,尤其是治疗急性疼痛及皮肤瘙痒,甚能立竿见影。

现有的皮肤针主要有嵌入有金属针的锥头和手柄组成,存在有不足:

首先,目前临床上进行皮肤针治疗时,医务人员通常将皮肤针的手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握住手柄,锥头上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行。这种纯靠医护人员手工操作,非常的费时且费力。

其次,皮肤针治疗时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仅在表皮上一击而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节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防止斜刺。且为保证扣刺部位准确,针身不能出现左右晃动,握针不能过紧或过松,叩打的强度也要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手法。运针的力度、破皮深度及扣刺频率等,只能靠医务人员在长期的执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训练,难以量化分析,非常不利于经验交流及传承。

再次,现有的皮肤针叩刺时,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重手法叩刺时疼痛尤甚,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

此外,现有的皮肤针都是整针一次性使用,其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壮医莲花针,以代替传统的皮肤针,且相较传统的皮肤针,省时省力,速度快,效果好,明显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依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8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