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8424.9 | 申请日: | 2018-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7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大黑谷智久;神保泰成;小宫胜行;高梨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威泰克;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部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连结冲击吸收部的装配板的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所述前部车身结构包括:柱状件,包含支撑冲击吸收部的内支撑板部、与内支撑板部一起支撑冲击吸收部的外支撑板部、以及具有从内外的两支撑板部向后方隆出的水平剖面的柱部;连结件,将柱部和车身连结;前侧梁,从柱状件向后方延伸设置;突出件,从柱状件向外侧突出。装配板安装于两支撑板部。突出件具有被外支撑板部覆盖的前端。突出件以如下的方式连接于前侧梁:在汽车的碰撞时所产生的绕连结件的力矩存在的情况下,突出件将前侧梁按压向内侧。由此,能够在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时保护车室,并且能够容易形成该前部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汽车的前部的前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支撑悬架臂的副车架有时被设置于形成车身的局部的主车架的下方(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231781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副车架具备柱状件、装配板、以及溃缩盒。该溃缩盒被固定于装配板,并且从装配板向前方延伸。汽车发生碰撞时,溃缩盒发生压缩变形,从而能够吸收施加于汽车的冲击力。
所述柱状件包含两个安装板部和柱部。设置在左侧的安装板部相对于右侧的安装板部离开距离。所述柱部由薄板形成,该薄板形成从左侧和右侧的安装板部向后方隆出的水平剖面。柱部沿铅锤方向延伸。柱部连结于设置在副车架上方的车身。上述装配板通过螺栓而被连结于左侧及右侧的安装板部。柱部由于形成有从左侧和右侧的安装板部向后方隆出的水平剖面因而具有高刚性。由于溃缩盒连结于具有高刚性的部位,因此,在冲击力不太大时,仅溃缩盒发生压缩变形,而位于溃缩盒后方的部位的损伤则难以发生。由于装配板通过螺栓而被连结于左侧及右侧的安装板部,因此,难以发生使左侧及右侧的安装板部彼此接近或彼此离开那样的变形。因此,柱状件能够几乎不发生变形地承受大的冲击力。
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而设计的汽车如果在比溃缩盒的设置位置更外侧的部位发生碰撞时,溃缩盒几乎不发生变形。其结果,冲击力有时几乎不减弱地被传递到车室。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12757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防止在比溃缩盒的设置位置更外侧处发生的碰撞所产生的冲击被传递到车室的技术。专利文献2的副车架具备溃缩盒、两个装配板、前侧梁、以及突出件。溃缩盒被固定于两个装配板中的其中一者(以下称为“第一装配板”)。两个装配板中的另一者(以下称为“第二装配板”)被固定于前侧梁的前端。第二装配板被设置于第一装配板后方而且与第一装配板重合。
前侧梁从第二装配板向后方延伸。突出件相对于前侧梁在车宽方向上向外侧突出。第二装配板相对于第一装配板在车宽方向上向外侧延伸,而且覆盖突出件的前端。
在溃缩盒的外侧与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物碰撞到在突出件的前方形成平面的第二装配板。此后,冲击力从第二装配板传递给突出件。传递到突出件的冲击力起到了作为折弯前侧梁的力的作用。前侧梁被折弯的结果,冲击力得以缓和。由此,便能够免于冲击力而恰当地保护车室。
如果将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副车架便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碰撞中保护车室。然而,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组合需要固定溃缩盒的装配板和覆盖突出件前端的装配板。此情况下,需要在这些装配板之间进行接合以及使覆盖突出件的前端的装配板与柱状件接合。由于接合的部位多,其结果,副车架的制造变得繁杂。
如果两个装配板、柱状件、突出件及溃缩盒中的所有接合依赖于焊接技术,侧焊接就需要在各接合部位处以高可靠性来进行。这意味着要求有高水准的焊接技术。而且,如果装配板与柱状件的连接不恰当,则有可能导致传递到突出件的冲击力不能被有效地用于前侧梁的折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时保护车室并且能够容易形成的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威泰克;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威泰克;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84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以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身与底盘连接用加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