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申嗪霉素的氨基酸衍生物及其杀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9227.9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红;李俊凯;黄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41/46 | 分类号: | C07D241/46;A01N43/6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霉素 氨基酸 衍生物 及其 杀菌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申嗪霉素的氨基酸衍生物及其杀菌用途,属于农药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申嗪霉素的氨基酸衍生物具有通式I表示的结构:式中R是α‑氨基酸分子上α位取代基,可以是烷基、苯基、羟基、羧基、巯基、氨基、胍基、羰基等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应用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用作杀菌剂,能够在植物韧皮部由上而下传导来防治植物维管束病害和根部病害,大大降低了用药量,节约了劳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申嗪霉素与氨基酸对接后形成的衍生物及其用作杀菌剂的用途,属农药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生物农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公害及与环境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能有效控制真菌性根腐和茎腐病。但如同其他大多数内吸性杀菌剂一样,申嗪霉素进入植物体内后只能从下而上单向传导,所以常用来进行土壤施药防治根部病害和维管束病害。如果通过茎叶喷雾施药,由于农药难于到达病原物寄居部位而难于起到防治效果。而土壤施药常常因为环境因子复杂而影响药效,且用药量大,用药成本高,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如果经过化学修饰,使得申嗪霉素能通过茎叶喷雾后,经植物韧皮部向下传导来防治维管束病害和根部病害,就有望解决此类难题。
要解决杀菌剂等外源化合物在植物韧皮部传导的问题,必须了解植物韧皮部传导的化合物的组成及传导特点。经韧皮部输导的有机化合物除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小分子化合物外,某些蛋白质、核酸、多肽等生物大分子也能在植物韧皮部中进行长距离传导,且各种物质的运转有其特定的规律。其中,氨基酸在韧皮部流出液中的含量为5~40g/L,在植物维管束内能够双向传导,其中在韧皮部的传导是由细胞膜上的载体系统参与完成的,在所有膜上都发现了多种类型的载体蛋白。酸性的、碱性的和中性的氨基酸是由原生质膜上不同的载体蛋白来运输的,这些载体蛋白对于同一类型氨基酸具有一定的广谱性,也就是说一种氨基酸的载体蛋白可以运载结构相近的多种氨基。如果将植物体内氨基酸与申嗪霉素有效结合,且结合部位没有屏蔽氨基酸与载体蛋白的结合部位,可有望在保留申嗪霉素原有杀菌活性的情况下使其获得在植物韧皮部传导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种植物内源氨基酸在申嗪霉素的羧基碳原子上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及其用作杀菌剂的用途,使之能够在植物韧皮部向下传导来防治维管束病害和根部病害。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申嗪霉素氨基酸衍生物,将多种植物内源氨基酸作为申嗪霉素羧基碳原子上的取代基,通过设计并合成了具有下列通式(I)的申嗪霉素氨基酸衍生物:
式中:
R是α-氨基酸分子上α位取代基,可以是烷基、苯基、羟基、羧基、巯基、氨基、胍基、羰基等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申嗪霉素氨基酸衍生物的杀菌用途,具有与申嗪霉素类似的杀菌活性,具有在植物韧皮部由上向下传导特性来防治植物维管束病害和根部病害,可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番茄早疫病、西瓜枯萎病、辣椒疫病、水稻稻瘟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通式为(I)的化合物用作杀菌剂,能够通过植物叶片吸收后韧皮部向下传导来防治维管束病害和根部病害,大大降低了用药量,节约了用药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申嗪霉素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为:以申嗪霉素的有效成分吩嗪-1-羧酸为原料,利用草酰氯将吩嗪-1-羧酸酰化得到吩嗪-1-羧酸酰氯,再将吩嗪-1-羧酸酰氯与氨基酸酯进行反应,获得申嗪霉素氨基酸酯,最后用氢氧化锂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反应式如下(II):
式中:R1为甲基或者乙基。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92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