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子永磁型双转子磁场调制电机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1526.6 | 申请日: | 201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8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祥;朱旭辉;吉敬华;朱剑;姚甜;赵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6/02 | 分类号: | H02K16/02;H02K1/24;H02K1/17;H02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子 永磁 转子 磁场 调制 电机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子永磁型双转子磁场调制电机及其设计方法,包括一个定子,内转子和外转子,定子介于两个转子之间,永磁体以辐射状嵌于定子轭部,充磁方向为圆周切向且N极和S极交替排列;内外两个转子在位置上相差半个转子极距,且旋转方向和转速相同。电枢绕组采用集中绕组方式。本发明将两个双凸极结构的电机合并而成,同一相线圈磁链是互补的,单线圈磁链是单极性的,合成绕组磁链是双极性的;还有该电机结构具有磁场调制效应,因此该电机较常规的凸极结构电机具有更高的反电势和转矩性能;电枢加载后,产生的电枢磁场不会经过永磁体,保证了永磁体不会因为电流过大而退磁。此电机转子仅由凸极结构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转子电机,磁场调制电机和定子永磁型电机。适用于对电机体积和转矩能力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很多场合需要应用到一些体积小但转矩高的电机来驱动,现阶段的永磁电机所用的稀土永磁体具有高磁能积,能在气隙中产生高磁密,因此其与电励磁电机相比,结构更加紧凑,转矩密度更高。在永磁电机中,根据永磁体排布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转子永磁型电机,定子永磁型电机和定转子型永磁电机。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967790.X公开了一种转子永磁型磁通切换轮毂电机,与传统的磁通切换电机相比,该发明将永磁体从定子侧转移到转子侧,避免了永磁体占用绕组空间;但是永磁体在转子上不利于永磁体散热,而且作为轮毂电机,其转子鲁棒性较差。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20732260.4公开了一种定子永磁型电机,其结构就是磁通切换电机,定子采用E型结构的硅钢片材料,能将相绕组之间相互隔离;另外转子是简单的凸极结构,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定子上的永磁体材料进行了分块处理,块与块之间还加入了直流励磁绕组,这就增加了电机的加工难度,而且增大了电机的铜耗;与常规的磁通切换电机相同,公开的电机也需要工作在铁芯磁场饱和的情况下,这就导致电机的过载性能比较差。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615118.0公开了一种定转子永磁型电机结构,该种电机结构定转子上都排布有永磁体材料,定子虚槽内排布有Halbach阵列的永磁体,其具有聚磁效应,能减少电机的漏磁;转子上的槽内都排布着单励磁方向的永磁体,这能有效地增加电机气隙中的磁场强度,提升电机性能;但是,其永磁体用量较大,增加了电机的制造成本,转子上排布永磁体材料,不利于转子永磁体的散热;另外该电机属于游标电机结构,其功率因数偏低。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594571.2公开了一种绕组互补型多相半齿绕磁通切换电机,该电机具有单相绕组的线圈互相补充,永磁体在单个线圈上形成的磁链的是单极性的,各相绕组中圆心角相隔180°的两个线圈内的永磁磁链极性和相位都相同,但是相差90°的两个线圈内的永磁磁链极性相反且相位相差180°,因此电机的绕组线圈具备互补型。但是这种电机与传统的磁通切换电机一样,永磁体用量较大,制造成本较高。另外该电机中用到的E型定子减少槽面积,降低绕组匝数。
现阶段,高磁能积的稀土永磁体高温易退磁,由于转子永磁型电机的散热条件较差,更容易造成高温条件,因此在磁场高速变化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定子永磁型电机;关于减少稀土永磁体用量,并且保持电机性能在较高水平,即提升单位永磁体的利用效率的研究专利还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一种定子永磁型双转子磁场调制电机及其设计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定子永磁型电机的永磁体利用率,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满足1+12的性能放大效果。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电机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1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