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RFID传感与WSN技术的杆塔健康监测无线传感网络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5378.5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邓芳明;何怡刚;李兵;吴翔;付智辉;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W4/80;H04W84/18;G06K7/1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杆塔 通信层 杆塔健康 塔身 塔基 汇聚节点 变电站 无线传感网络 信息无线传输 监测 传感标签 融合 变电站终端 健康信息 无线传输 无源 地下 应用 | ||
一种融合RFID传感与WSN技术的杆塔健康监测无线传感网络,依次由自下而上的塔基‑塔身传感通信层、塔身传感通信层和杆塔‑变电站传感通信层构成。塔基‑塔身传感通信层由RFID传感标签、融合RFID阅读器和WSN节点功能的RFSN节点构成,负责将地下塔基健康信息无线传输至地上塔身节点;塔身传感通信层由RFSN节点、WSN节点和杆塔汇聚节点构成,负责将杆塔健康信息无线传输至杆塔汇聚节点;杆塔‑变电站传感通信层由杆塔汇聚节点和变电站终端构成,负责将各杆塔健康信息无线传输至变电站。本发明将无源RFID传感标签应用于杆塔塔基监测,能全面有效的监测杆塔健康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RFID传感与WSN技术的杆塔健康监测无线传感网络,属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智能电网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状态监测能够对输变电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通信及对相关数据的进行全局分析,及时在输变电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做出预测并采取相关的补救办法。通过这样的措施,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输变电设备发生故障,减少维修输变电设备的费用及由于设备故障所带来的更大的损失。
传统的电力系统状态监测主要采用有线监测技术,这种监测技术成本高,投资大,而且受限于电力系统所处地理环境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因此,自无线传感器网络出现起,其应用于电力系统状态监测的应用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兴趣。
杆塔是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应用于杆塔健康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主要集中在塔身健康状态的监测,然而对于杆塔塔基的健康状态监测至今仍未涉及。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大多基于电池供电,工作寿命约为1-3年,因此不适合埋入塔基中进行长期监测。本专利提出一种融合RFID传感与WSN技术的杆塔健康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无源RFID传感标签埋入塔基中,能全面对杆塔塔身和塔基健康进行监测,能有效保障现有输变电设备的健康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杆塔塔基健康状态监测上长期性的不足,提出一种融合RFID传感与WSN技术的杆塔健康监测无线传感网络。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融合RFID传感与WSN技术的杆塔健康监测无线传感网络,由塔基-塔身传感通信层、塔身传感通信层和杆塔-变电站传感通信层三个通信层依次由下而上构成。
所述塔基-塔身传感通信层负责将地下塔基健康信息无线传输至地上塔身节点;所述塔基-塔身传感通信层由RFID传感标签、融合RFID阅读器和WSN节点功能的RFSN节点构成,相互间通信基于相关RFID通信协议。
所述塔身传感通信层负责将各杆塔健康信息无线传输至变电站;所述塔身传感通信层由RFSN节点、WSN节点和杆塔汇聚节点构成,相互间通信基于相关WSN协议。
所述杆塔-变电站传感通信层负责将各杆塔健康信息无线传输至变电站,所述杆塔-变电站传感通信层由杆塔汇聚节点和变电站终端构成,相互间通信基于相关WSN协议。
所述RFID传感标签工作于无源模式,无需电池供电。
所述RFSN节点融合了RFID阅读器和WSN节点功能,其与RFID传感标签之间通信基于RFID协议;与WSN节点和杆塔汇聚节点间通信基于WSN协议。
所述WSN节点融合了用于杆塔健康监测的传感器功能。
所述杆塔汇聚节点与变电站终端间通信采用线性通信网络,最远端汇聚节点信息传输至相邻下一汇聚节点,并依次传输至变电站终端。
所述变电站终端收集所有杆塔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实时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53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信发送方法及装置、短信验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寻车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