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保密和能效优化的上行双连接数据分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5717.X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3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吴远;吴伟聪;石佳俊;钱丽萍;朱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28/02;H04W52/02;H04W76/15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变量 连接数据 能效优化 问题优化 优化问题 上行 保密 二分查找法 分流 等效转换 范围给定 辅助网络 目标函数 数据分流 一阶导数 移动用户 单调性 多变量 接入点 灵活度 最优化 基站 凸性 蜂窝 列举 覆盖 部署 分析 服务 | ||
1.一种基于保密和能效优化的上行双连接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站BS的覆盖范围下有一个移动用户MU,同时部署了一个小蜂窝辅助网络接入点AP通过“双连接”为MU提供数据分流服务;
在无线网络中,在满足数据保密性要求以及能量有效性的情况下最小化MU的总功率消耗的优化问题描述为如下所示的非凸性优化问题P1问题,该问题表示如下:
min piA+piB
限制条件:Pout(piA,xiA)≤∈i (1-1)
xiA≥0
xiB≥0
控制变量:(xiA,piA)和(xiB,piB)
在P1问题中,xiB表示BS侧MU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需求流量,piB表示BS侧MU消耗的能量;xiA表示AP侧MU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需求流量,piA表示AP侧MU消耗的能量;Pout是关于piA和xiA的函数,表示为Pout(piA,xiA),式(1-5)是通过香农定理得到的;
将问题中的各个变量及关系表达式做一个说明,如下:
piA:AP侧MU消耗的能量/W;
piB:BS侧MU消耗的能量/W;
xiB:BS侧MU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需求流量;
xiA:AP侧MU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需求流量;
WB:MU到BS的信道带宽/HZ;
WA:MU到AP的信道带宽/HZ;
giA:MU到AP的信道增益;
giB:MU到BS的信道增益;
giE:MU到窃听者的信道增益;
nA:MU到AP的背景噪声功率/W;
nB:MU到BS的背景噪声功率/W;
nE:MU到窃听者的背景噪声功率/W;
MU到AP可以获得的最大保密数据吞吐量;
Pout:AP在给MU提供数据分流服务时的保密性溢出的概率
MU到AP的最大消耗能量/W;
MU到BS的最大消耗能量/W;
∈i:MU的保密性溢出概率的上界;
αi:MU到窃听者信道增益的平均值;
(2)保密性溢出的概率函数Pout(piA,xiA)表达式如下:
上式中的表示MU到AP可以获得的最大保密数据吞吐量,其表达式如下:
将式(2-2)代入(2-1)得到Pout(piA,xiA)表达式如下:
定义一个辅助量表示MU到AP的有效信道功率增益,其表达式如下:
结合式(2-4)可以得到Pout(piA,xiA)表达式如下:
(3)通过对(1-1)和(2-5)进行联立分析,得到(1-1)的限制表达式如下:
定义一个新的变量θiA来量化保密性需求的影响,θiA的表达式如下:
通过对(3-1)的进一步转化,得到(1-1)的等效表达式如下:
而在P1问题的最优化方案中,上式为问题的一个严格约束,而在问题分析中,MU的分流数据流量速率满足如下表达式:
通过(1-2)以及(3-4)的分析得到如下表达式:
因此,通过联立(1-5)和(3-5),可以得到表达式如下:
(4)P1问题的等效转化,代入(3-5)、(3-6)及以上的各关系到P1问题,得到P2问题表示如下:
限制条件:
控制变量:piA
对(4-1)进行等效转化,得到表达式如下:
同样对(4-2)也进行等效转化,得到表达式如下:
通过(4-3)与(4-4)将P2问题进行等价转化为P2-E问题,“E”表示的是等价的,如下:
限制条件:条件(1-3)
条件(4-3)
条件(4-4)
控制变量:piA
P2-E问题中的限制条件(4-3)和(4-4)都与piA成线性关系,所以在参数设置上,三个限制条件(4-3),(4-4),(1-3)产生了一个关于piA的可行区间,即
(5)P2-E问题看成是一个凸性优化问题,对P2-E中的目标函数进行一阶求导,得到其一阶导数表达式如下:
通过分析知道是关于piA的递增函数;
(6)在给定和的情况下,根据P2-E问题中目标函数的一阶导数的单调性求解该问题的算法SolP2E如下;
步骤6.1:设置计算误差的容忍值为γ,flag=1;
步骤6.2:如果成立,那么执行步骤6.6;如果成立,那么执行步骤6.6,否则执行步骤6.3;
步骤6.3设置
步骤6.4:当flag=1时,得到如果成立,那么同时设置flag=0,执行步骤6.6;
步骤6.5:如果成立,当满足时,更新返回步骤6.4;当满足时,更新返回步骤6.4;
步骤6.6:结束循环;
步骤6.7:输出P2-E问题的当前最优解为
(7)在算法SolP2E中,是在给定piA的上界与下界的情况下计算的,所以要对piA的上界与下界进行求解,需要考虑多种情况下的和定义两个新的参量K和L,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通过参量K和L,(4-3)和(4-4)转化为如下表达式:
基于以上(7-3)和(7-4)两式来得到和需要考虑不同情况下的K和L,首先通过分析(7-3),得到两种不同的情况,即CaseⅠ:KL≥1;CaseⅡ:KL<1;
CaseⅠ是在KL≥1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满足WBlog2(1+piBmaxgiBnB≥Rireq,表示BS能满足MU的全部流量需求,不需要AP进行数据分流;相反,CaseⅡ在KL<1下的情况下,BS不能满足MU全部的数据流量需求,因此,P2-E问题在CaseⅡ情况下可能是不可行的;
若KL≥1,即为CaseⅠ,通过分析得到两种子情况,如下:
CaseⅠ.1:当时,得到
CaseⅠ.2:当时,得到
若KL<1,即为CaseⅡ,通过分析得到五种子情况,如下:
CaseⅡ.1:当P2-E问题不可行;
CaseⅡ.2a:当且时,得到
CaseⅡ.2b:当且时,P2-E问题不可行;
CaseⅡ.3a:当且时,得到
CaseⅡ.3b:当且时,P2-E问题不可行;
最终得到以下各情况:
CaseⅠ.1
CaseⅠ.2
CaseⅡ.1P2-E问题不可行;
CaseⅡ.2a
CaseⅡ.2bP2-E问题不可行;
CaseⅡ.3a
CaseⅡ.3bP2-E问题不可行;
通过以上过程得到和代入算法SolP2E得到最优解通过得到的最优解得到P2-E问题相应的其他三个最优解如下:
以上为P2-E问题的最优解,即为P1问题中,MU在AP侧消耗能量的最优解MU在AP侧数据分流需求最优解MU在BS侧消耗能量的最优解MU在BS侧数据需求的最优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57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