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造汽车五金件的新型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7052.6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2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兴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盈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B22C9/02;C21D1/18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周亚婷 |
地址: | 21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金件 铸造 砂模 合金液 制备 冷却 汽车 表面抛光处理 硅酸盐 热处理 淬火处理 抗氧化剂 抗氧化性 熔融处理 使用寿命 原料混合 淬火液 低碳钢 高温炉 磷酸铜 去毛刺 氧化硼 浇注 钝化 铝粉 熔融 生锈 取出 室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汽车五金件的新型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重量计算,选取铝粉10‑15份,低碳钢15‑20份,硅酸盐5‑10份,磷酸铜20‑25份,二氧化硼3‑8份,铁25‑30份,接着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投入高温炉熔融处理50‑60min,得到合金液;然后将熔融后的合金液注入砂模中进行铸造,浇注温度为750‑850℃,并在砂模中撒入抗氧化剂再进行热处理:钝化后的五金件再加入淬火液进行淬火处理10‑20min,温度在400‑550℃,随后取出砂模,冷却4‑6h,放入室内冷却到室内温度,最终将五金件进行表面抛光处理,去毛刺,本发明能够铸造不易生锈,硬度高,抗氧化性强的五金件,有效的提高汽车五金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五金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铸造汽车五金件的新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迅速壮大的中国五金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加强,中国正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着由五金大国向五金强国的跨越,从“小五金”到“大产业”,中国正成为全球五金制造中心,五金业是个既传统又新兴和现代的产业。五金制品用途广泛,过去,人们叫它小五金,诸如钉子、剪子、扳手、刀具。这些小小的五金制品,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产业,目前中国大部分的五金件,都是采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通过加工,铸造得到的工具, 采用金属材料单一,普遍存在质量一般,容易起锈,硬度不高,容易被氧化,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造汽车五金件的新型制备方法,能够铸造不易生锈,硬度高,抗氧化性强的五金件,有效的提高汽车五金件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铸造汽车五金件的新型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原料:按重量计算,选取铝粉10-15份,低碳钢15-20份,硅酸盐5-10份,磷酸铜20-25份,二氧化硼3-8份,铁25-30份。
(2)熔融: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投入高温炉熔融处理50-60min,得到合金液。
(3)浇铸:将熔融后的合金液注入砂模中进行铸造,浇注温度为750-850℃,并在砂模中撒入抗氧化剂。
(4)热处理:将抗氧化剂钝化后的五金件再加入淬火液进行淬火处理10-20min,温度在400-550℃。
(5)冷却成型:取出砂模,冷却4-6h,放入室内冷却到室内温度。
(6)抛光: 冷却后的五金件进行表面抛光处理,去毛刺。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熔融温度为900-100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的抗氧剂为磷酸锌。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淬火液为硅油。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室内温度为15-2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把冷却后的五金件进行表面抛光处理时间为2-4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铸造汽车五金件的新型制备方法,采用制备方法简单,合理的成分配比,采用合理的温度进行浇铸,并掌握合理的时间加入淬火液处理,在浇铸的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使得五金件不被氧化,采用室内自然冷却的温度,最后再把冷却的零件进行抛光处理得到五金件,能够铸造不易生锈,硬度高,抗氧化性强的五金件,有效的提高汽车五金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盈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盈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7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