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7579.9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康;杨凯;高飞;张明杰;耿萌萌;范茂松;刘皓;赵录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内短路 模拟装置 热缩膜 触发 热缩 加热 数据采集单元 结构完整性 安全装置 电池本体 电池连接 电池两极 防护设计 感应器件 加热单元 人员防护 特征变化 特征参数 收缩 捕捉 采集 预测 保证 发现 | ||
1.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装置包括:
电池;热缩膜:置于电池内,且与电池两极连接,所述热缩膜在达到热缩温度时收缩;
加热单元:用于加热所述电池至热缩温度;
数据采集单元:通过感应器件与所述电池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池在加热触发电池内短路过程中的电池本体特征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膜的数目至少为一,所述置于电池内,且与电池两极连接为电池隔膜内嵌有的热缩膜与所述电池两极的电池组件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膜包括厚度与所述电池隔膜中的PE或PP隔膜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膜为比所述内嵌的孔隙面积大5%的绝缘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膜包括单层或多层结构的PE、PVC、POF或EV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膜的热缩温度为70~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内短路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荷电状态SOC 0%-100%的电池。
8.一种基于热缩膜的电池内短路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于电池内设置与电池两极连接的在热缩温度下收缩的热缩膜;
(2)加热所述电池触发所述电池内短路;
(3)采集加热所述电池至所述电池短路过程中的电池本体的特征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缩膜的电池内短路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方法包括激光加热、远红外加热、电阻丝加热、微波加热、环境试验箱或电池充放电方法。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缩膜的电池内短路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的所述参数包括将所述电池加热至所述热缩膜收缩电池内短路过程中的温度、电压和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75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