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微生物发酵对白胡椒进行脱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9317.6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4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赵生 |
主分类号: | A23L5/40 | 分类号: | A23L5/40;A23L5/49;A23L27/14;A23L5/00;A23L5/2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蒋晗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微生物 发酵 对白 胡椒 进行 脱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微生物发酵对白胡椒进行脱色的方法,所述方法将脱皮后的白胡椒采用乳酸菌和/或霉菌进行液体发酵脱色;乳酸菌选自CICC20264植物乳杆菌、CICC20022植物乳杆菌亚种、CICC20264植物乳杆菌和CICC20022植物乳杆菌亚种中的一种或几种;霉菌选自CICC41441米根霉、CICC41376米曲霉、ATCC22959少孢根酶、CICC41441米根霉、CICC41376米曲霉、CICC20252雅致放射毛霉和CICC20252雅致放射毛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提供的白胡椒脱色方法脱色效果好、脱色快、而且脱色后增香效果明显,解决白胡椒色泽暗淡(发黑),有异味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胡椒脱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发酵对白胡椒进行脱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胡椒(Piper nigrum L.)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白川。是全球重要的热带香辛料作物,在医学和食品中都有广泛用途。胡椒分为白胡椒和黑胡椒,果实呈暗绿色采收晒干的为黑胡椒;果实变红采收,经水浸去除果肉后晒干的为白胡椒。目前,白胡椒主要的生产地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马来西亚,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也有生产。鲜胡椒初加工过程中采用水沤法,浸泡7-15天至果皮充分腐烂,后经反复揉搓、漂洗,去除果皮、果梗等杂物,直至充分洗净,经干燥获得白胡椒。果皮在浸泡过程中,因腐烂产生了3-甲基吲哚、4-甲酚、3-甲酚和丁酸等散发异味的物质,使胡椒香味受损,色泽暗淡。降低了白胡椒的香味及成品品质,不利于白胡椒产业发展。
张容鹄等利用果胶裂解酶和植物水解酶对新鲜胡椒进行脱皮处理,得出与传统水沤法相比酶法脱皮时间短,香味浓,色泽灰白,无异味,进而通过摇床振摇、带刷搅拌和波轮搅拌三种脱皮方式,结合生物酶法快速脱除鲜胡椒果皮,通过测定脱皮率和白胡椒色差L值,得出波轮搅拌对胡椒生物酶法脱皮效果最好,但是采用生物酶法处理后的白胡椒表面依然会存在黑色或褐色,而且白胡椒在存放后会发生霉变,产生褐色斑点。
白胡椒也是当今食用香辛料中消耗最多、最为人们喜爱的香料之一。作为调味料主要以胡椒粉、胡椒粒、胡椒油等初级产品在市场中存在。同时白胡椒也是咖喱粉、沙司、调味番茄酱等调味料的重要原料,在食品中被广为使用。据《新修本草》记载白胡椒性辛、热,归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健胃止痛,尤其对于寒冷腹痛、小儿腹泻有特效。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胡椒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抑郁、抗惊厥、免疫调节等作用,可加工成胡椒胶囊等系列医药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产品主要是白胡椒,占胡椒总产量的98%以上,经长时间储藏及运输,白胡椒成色暗淡,有异味,影响白胡椒市场价格,需进一步脱色处理,但目前白胡椒的脱色工艺研究鲜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微生物发酵对白胡椒进行脱色的方法,本发明对白胡椒进行发酵脱色、氢氧化钠处理、过氧化氢漂白,解决白胡椒色泽暗淡(发黑),有异味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微生物发酵对白胡椒进行脱色的方法,脱皮后的白胡椒采用微生物进行液体发酵脱色,所述微生物为乳酸菌和/或霉菌。
进一步地,脱皮后的白胡椒与水按质量比1:8~15进行复配,然后采用超声处理,脱水后加入灭菌培养基,接种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脱色。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的接种量为4%-8%。
进一步地,所述乳酸菌选自CICC 20264植物乳杆菌和CICC 20022植物乳杆菌亚种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霉菌选自CICC 41441米根霉、CICC 41376米曲霉、ATCC 22959少孢根酶和CICC 20252雅致放射毛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选,所述微生物为CICC 20264植物乳杆菌、CICC 41441米根霉和CICC41376米曲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脱色时培养时间为2~4天,培养温度为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赵生,未经李赵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9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黄素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荸荠护色液及荸荠护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