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9383.3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李梅菊;陈晓亚;张清;李全安;张帅;王颂博;关海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3/06 | 分类号: | C22C23/06;C22C1/03;C22F1/06 |
代理公司: | 41119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多元耐热镁合金 制备 高温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 弥散强化效果 重量百分比 固溶强化 合金元素 析出强化 细晶强化 显微组织 表面膜 高熔点 配比 细化 合金 赋予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元耐热镁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Sm 5.5%‑6.5%,Sn 3.5%‑5%,Zn 2.5%‑4%,V 0.5%‑1.0%,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提供的多元耐热镁合金中,Sm赋予合金良好的时效析出强化和固溶强化效果;Sn在镁合金中能够形成高熔点的Mg2Sn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弥散强化效果;Zn能够改善表面膜的性能;V的加入能够使得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明显细化,能够起到细晶强化的效果;以上各合金元素在上述配比内,相互支持、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改善了镁合金的塑性,拓宽了镁合金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元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在导热和导电、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产品尺寸稳定性等方面性能优良,并且易加工成型及回收,目前在汽车、电子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金属”。目前商用镁合金基本上可分为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两大类。
在铸造镁合金中,AZ系由于具有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铸造工艺而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有AZ91系列和AM60/50系列,但是这两种合金的耐热性能都较差,当环境温度超过120℃后,镁合金的强度会陡然下降,限制了其在许多工业设备和产品上的应用。开发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耐热镁合金,对于扩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授权公告号为CN101871068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锡和铝的高强度高塑性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镁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Sn 4-6%,Al3-5%,剩余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镁合金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但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较差,在实际应用时受限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元耐热镁合金,从而解决现有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多元耐热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元耐热镁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Sm 5.5%-6.5%,Sn3.5%-5%,Zn 2.5%-4%,V 0.5%-1.0%,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提供的多元耐热镁合金,由Sm、Sn、Zn、V、Mg按一定配比组成,稀土元素Sm在镁合金中的固溶度较大,同时可以在镁合金中形成高熔点的金属间化合物,赋予合金良好的时效析出强化和固溶强化效果;Sn在镁合金中能够形成高熔点的Mg2Sn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弥散强化效果,并能够与稀土元素Sm协同,使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更加突出;Zn能够改善表面膜的性能并提高有害杂质Fe、Ni、Cu等在合金中的允许浓度,有利于镁合金塑性和室温强度的提升;V在镁中的溶解度极小,钒的加入能够使得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明显细化,起到细晶强化的效果;以上各合金元素在上述配比内,相互支持、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改善了镁合金的塑性,拓宽了镁合金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多元耐热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元耐热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镁合金原料熔炼后,浇注成型,得到铸态合金;
2)将铸态合金依次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即得。
步骤1)中,所述镁合金原料为金属镁、金属锌、金属锡、Mg-Sm中间合金和Mg-V中间合金。熔炼前,将镁合金原料进行预热。优选的,所述预热是在200-220℃保温2-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9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