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细胞内pH值的聚合物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0768.1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先;宋欢欢;刘春霞;于明明;魏柳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李红卫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细胞内 ph 聚合物 纳米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应用 | ||
1.一种检测细胞内pH值的聚合物纳米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纳米荧光探针是以化合物1 6-(4-十二烷基哌嗪)-2-(2-吗啉代乙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为发光化合物负载于两亲性嵌段高分子纳米材料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叔丁酯PS-b-PtBA内制得,复合时选取小分子的包覆质量分数分别为1%、2%和4%,当包覆质量分数为2%时,合成过程如下:首先,称取100 mg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35-b-PAA30置于50 mL的茄形瓶中,加入10 mL的有机溶剂N, N-二甲基甲酰胺(DMF),以500转/分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至完全溶解,再准确称取2 mg化合物1置于茄形瓶溶液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量取30 mL的超纯水,快速倒入茄形瓶混合液中,以1000转/分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形成具有疏水性质的化合物1与嵌段共聚物的疏水端包裹在内部,嵌段共聚物的亲水端在外的纳米胶束溶液,在形成胶束后,用二氯甲烷作溶剂,通过三次透析除去混合溶液里的有机溶剂和未被包裹的化合物1,将透析后得到的复合液40 ℃真空干燥除去溶剂,最终得到复合pH探针L;若包覆质量分数为1%时,化合物1的加入量为1 mg,若包覆质量分数为4%时,化合物1的加入量为4mg,所述化合物1的结构式如下: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细胞内pH值的聚合物纳米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亲性嵌段高分子纳米材料为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叔丁酯PS-b-PtBA,两亲性嵌段高分子纳米材料的链段n在30-40之间,m在20-35之间,其结构式如下: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细胞内pH值的聚合物纳米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3 6-溴-2-(2-吗啉基乙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的合成
称取0.554 g 4-溴-1, 8-萘酐、525 μL的4-乙氨基-2-吗啉和10 mL乙醇于三口反应瓶中,搅拌并升温至78℃,回流1.5 h后,停止反应;反应液降至室温,将反应液进行减压抽滤,得浅黄色固体化合物3,将得到的浅黄色固体化合物3进行干燥,得到0.663 g的化合物3,其产率为85%;
2)化合物2 2-(2-吗啉基乙基)-6-哌嗪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的合成
称取298.7 mg化合物3,129.2 mg哌嗪置于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 mL乙二醇单甲醚,氩气保护下于124℃反应4 h,薄层色谱板监测反应过程;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经柱层层析分离提纯,真空干燥得231.2 mg橙黄色固体化合物2,其产率为78.2%,其中洗脱剂体积比为VDCM/VEtOH=25/1;
3) 化合物1 6-(4-十二烷基哌嗪)-2-(2-吗啉代乙基)-1H-苯并[de]-异喹啉-1, 3(2H)-二酮的合成
称取100 mg化合物2,138.2 mg碳酸钾,56 μL溴十二烷溶于15 mL乙腈中,回流反应8h,薄层色谱板监测反应过程;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抽滤,滤饼用乙腈洗涤三次,将滤饼溶于5 mL二氯甲烷,经柱层层析分离提纯真空干燥得101.9 mg橙黄色固体化合物1,其产率为72.4%;其中洗脱剂体积比为VDCM/VEtOH=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07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