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Y型分子筛吸附剂及制法和脱除异丁烷中二氧化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1671.2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1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林;周红军;王晓胜;吴全贵;李芹;周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中石大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16 | 分类号: | B01J20/16;B01J20/12;B01J20/30;C07C7/13;C07C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鑫;沈金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剂 过渡金属 异丁烷 酸化处理 二氧化硫 脱除 烷基化装置 制法 半成品 氯化物 二氧化硫脱除 吸附剂制备 焙烧 离子交换 负载量 脱除率 烘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Y型分子筛吸附剂及制法和脱除异丁烷中二氧化硫的方法。Y型分子筛吸附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载体进行去酸化处理得到去酸化处理的载体;将去酸化处理的载体与过渡金属的氯化物进行离子交换负载制得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半成品;将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半成品烘干后进行焙烧获得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其中,所述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的负载量为0.8‑9.0wt%。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脱除烷基化装置中未反应的异丁烷中二氧化硫,具有较高的脱除率,能将烷基化装置未反应异丁烷中的二氧化硫脱除至1mg/kg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烷基化脱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脱除烷基化装置中未反应的异丁烷中的二氧化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烷基化原料通常为FCC装置副产的碳四馏分,其中的异丁烷与丁烯在硫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烷基化油,生成的烷基化油经过酸洗、酸洗、水洗等精制过程脱除酸和酯后进入脱异丁烷塔,塔顶分离出未反应的异丁烷,异丁烷含量约87%,具有较好的回收利用价值。由于采用硫酸作为反应催化剂,分离出的未反应异丁烷中不可避免地夹带少量的二氧化硫。异丁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经过脱氢生产异丁烯,进而生产MTBE,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对异丁烷纯度要求较高。分离出的未反应异丁烷直接作为化工原料,这些微量的二氧化硫会导致脱氢催化剂中毒,不仅影响了脱氢工艺的经济性,而且限制了未反应异丁烷的深加利用。因此,脱除这些未反应异丁烷中的二氧化硫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脱除烷基化装置未反应异丁烷中二氧化硫的方法主要有加氢、碱洗、吸附三种方法。加氢法需要专有催化剂,由于二氧化硫比较难于加氢,为了将其加氢脱掉,需要深度加氢,加氢能耗大,不经济。碱洗法中主要用碱作为吸收剂,碱洗法脱二氧化硫效率高,易于操作控制,但存在废碱液的后处理问题,再者碱洗不能达到深度脱二氧化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烷基化装置中未反应异丁烷中二氧化硫难以深度脱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脱除烷基化装置中未反应的异丁烷中的二氧化硫的方法。其对烷基化装置未反应异丁烷中的二氧化硫具有较高的脱除率,能将烷基化装置未反应异丁烷中的二氧化硫脱除至1mg/kg以下。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法得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载体进行去酸化处理得到去酸化处理的载体;
将去酸化处理的载体与过渡金属的氯化物进行离子交换负载制得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半成品;
将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半成品进行焙烧获得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
其中,所述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的负载量为0.8-9.0wt%。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负载量”指过渡金属的质量与过渡金属Y型分子筛吸附剂总质量的比值。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将载体进行去酸化处理的步骤为:将所述载体置于碱液中于60-90℃下浸泡12-25h,然后用水清洗载体直至洗出液为中性,接着于100-150℃下干燥8-15h,并在400-600℃下焙烧4-6h得到去酸化处理的载体。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碱液可以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和/或氨水等。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包括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等。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碱液的浓度为0.5-1.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中石大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中石大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16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