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污染河流治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2040.2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友存;赵奎;王晖;梁旗;赵淑云;郭肇禄;刘燕;丁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堤坝 净化区 微生物菌种 河流治理 微污染 支撑架 河流污染 协同 人力物力 升降装置 投放装置 维护方便 挡板 净化 芦苇杆 上栓 水中 物箱 淤泥 芦苇 污染物 拦截 分解 河流 水面 种植 | ||
1.一种微污染河流治理装置,包括拦物堤坝(1)、净化区(2)和协同净化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物堤坝(1)分为第一拦物堤坝(101)和第二拦物堤坝(102),所述第一拦物堤坝(101)和第二拦物堤坝(102)均高出水面,且第一拦物堤坝(101)和第二拦物堤坝(102)分别开设有水流入口(4)和水流出口(5),且水流入口(4)上设置有过滤网(6),所述第一拦物堤坝(101)靠近河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架(7),且支撑架(7)上设置有升降装置(8),所述升降装置(8)通过钢绳(9)与拦物箱(10)连接,所述拦物箱(10)靠近在第一拦物堤坝(101)左侧放置在水中,且拦物箱(10)的顶部与水面齐平,所述净化区(2)是由第一拦物堤坝(101)和第二拦物堤坝(102)的间距围成的区域,且净化区(2)内种植有芦苇,且位于水面下的芦苇杆上栓有微生物菌种投放装置(11),所述协同净化区(3)是第二拦物堤坝(102)和位于第二拦物堤坝(102)下游设置带有圆孔的拦截挡板(12)之间围成的区域,且协同净化区(3)内养殖有鱼类和海鲜类动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污染河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6)的直径小于最小鱼苗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污染河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定滑轮(801)和绳索盘(8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污染河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种投放装置(11)是采用聚乙烯制成,形状为足球形,且微生物菌种投放装置(11)里放置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玉垒菌、磷细菌和氨化菌混合菌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污染河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物箱(10)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定滑轮,拦物箱左侧设置有遮挡门(12),且拦物箱(10)与遮挡门(12)铰接,且拦物箱(10)的底部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15-20nm,所述拦物箱(10)的长度等于河道宽度。
6.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污染河流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当来自上游的污染河水来到第一拦物堤坝(101)时,由于拦物箱(10)的阻挡,漂浮物聚集到到拦物箱(10)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工作人员通过摇动绳索盘(802),将拦物箱(10)升起到第一拦物堤坝(101)上,将漂浮物打捞到地面上,并将漂浮物清除运走,将微生物菌种投放装置(11)拴在位于水面下的芦苇杆上,此时,微生物菌种投放装置(11)中的混合菌种在净化区(2)内大量繁殖,协同净化区(3)内的水生动物进一步对水处理,处理之后的水通过拦截挡板(12)上的圆孔流到下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20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垂直旋转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促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