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2197.5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1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良;李相哲;徐祖宏;潘利星;洪鑫;袁琳娜;金青龙;徐磊;李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泓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3;H01M10/655;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26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单体 组电池 串并联组合式 蓄电池组 两组 汇流结构 可拆卸连接结构 螺纹连接结构 串并联连接 并联设置 并列排布 串联设置 导流能力 固定相连 依次设置 串并联 最上层 最下层 电极 并联 同向 串联 电池 联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电池之间的串并联不可靠等技术问题。本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分为至少两组,每组电池单体分别包括若干电极同向且并列排布的电池单体,各组电池单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每一组电池单体中的各电池单体并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组电池单体串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组电池单体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相连,在最下层的一组电池单体上连接有第一汇流结构,在最上层的一组电池单体上连接有第二汇流结构。优点在于:通过并联网实现电池单体之间的并联,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实现电池单体之间的串联,串并联连接可靠,导流能力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目前,多个电池组合使用时,尤其是由多个单体圆柱形电池通过串并联组合形成大容量、高电压电池组时,一般采用并排平行焊接连接,但连接的可靠性、连接方向以及输出电流等受限制。尤其在形成大电池组时,其连接方向、输出电流等更受限制,维修、拆卸等均会破坏整个电池组,串并联工艺差,串并联不可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装置[申请号:200810168497.2],该装置包括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安装在电池的极端的连接块,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串连接机构,连接块的四周分别设有并联连接机构,串联连接机构内设有与电池的极端电连接的导电片,导电片还引出至并联连接机构的配合面上,使两个分别安装有连接块的电池并联时,两个连接块上的导电片电连接。
上述方案采用弹片式结构和电池固定卡具,虽然解决了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工艺问题,但是电池与弹片之间的接触点过小,部件的加工误差及组装的偏差会造成并联之间的接触不可靠,并且使用时整组电池必须用外框架进行固定,否则电池之间容易松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可靠的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单体,所述的电池单体分为至少两组,每组电池单体分别包括若干电极同向且并列排布的电池单体,各组电池单体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每一组电池单体中的各电池单体并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组电池单体串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组电池单体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相连,在最下层的一组电池单体上连接有第一汇流结构,在最上层的一组电池单体上连接有第二汇流结构。
在上述的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中,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相邻两组电池单体之间的电池固定框,在电池固定框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电池容置槽,每个电池容置槽内分别设有环形隔离片,位于下方一组的电池单体的正极和位于上方一组的电池单体的负极分别一一对应地位于环形隔离片的两侧,且位于下方一组的电池单体的正极穿设于环形隔离片中,上下相邻的电池单体负极和电池单体正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电连接。
在上述的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中,所述的螺纹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电池单体正极的螺栓/螺孔和设于电池单体负极的螺孔/螺栓,所述的螺栓与螺孔螺纹相连,且上下相邻的电池单体将所述环形隔离片夹紧。
在上述的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中,所述的电池固定框上设有并联网,所述的并联网分别与位于上方一组的电池单体的负极电连接和位于下方一组的电池单体的正极电连接。
在上述的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中,所述的并联网呈网格状,所述的电池固定框上设有并联槽,所述的并联网嵌设于并联槽中。
在上述的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中,所述的并联网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与位于下方一组的电池单体的正极和位于上方一组的电池单体的负极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电池单体的正极穿设于安装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泓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泓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21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