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樟芝胞外多糖的液态发酵及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2235.7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3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王正齐;张薄博;许赣荣;葛梦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C08B37/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胞外多糖 液态发酵 牛樟芝 分离纯化 樟芝 生物技术领域 发酵培养基 种子液培养 添加物 高度分支 培养基 发酵液 柱层析 超滤 活化 菌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樟芝胞外多糖的液态发酵及纯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活化好的牛樟芝菌种经种子液培养,接入到对后期多糖分离纯化不会有影响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液态发酵,再将发酵液进行分离,获得牛樟芝胞外多糖粗组分,最后经超滤和柱层析得到两种含量较高的胞外多糖,其中一种是具有高度分支结构的多糖组分。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牛樟芝胞外多糖产量,也避免了培养基中的各种添加物对胞外多糖分离纯化时造成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樟芝胞外多糖的液态发酵及纯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A.camphorate)又名牛樟菇,红樟芝,樟菇等,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薄孔菌属,是台湾特有的珍稀药食两用真菌。牛樟芝主要生长于幽暗、潮湿且温度稍低的海拔450-2000m的台湾东海岸山脉阔叶林地区,适宜于中性偏酸的环境。牛樟树作为牛樟芝自然环境中的唯一宿主,目前数量相当稀少,已被列为一级保育树种,而能够长出牛樟芝的牛樟树则更少,导致野生牛樟芝资源严重短缺。因此,牛樟芝十分珍贵,素有“神芝”、“森林中的红宝石”之称。
台湾原住民早期常将牛樟芝用以治疗急性腹痛和过敏反应,并发现牛樟芝具有很好的解酒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牛樟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腺苷、超氧岐化酶(SOD)等,能有效治疗肝病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其中,多糖作为牛樟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强心、降血压、降血糖、抗血栓、调节免疫力、预防和控制肿瘤等功能。然而由于牛樟芝的生长对环境要求苛刻,因此牛樟芝多糖的来源及产量成为限制其开发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天然牛樟芝资源的匮乏,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常采用的人工培育方式主要有三种:椴木栽培法、液态发酵法以及固态发酵法。其中,椴木栽培法受限于牛樟树资源,固态发酵法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且两种方法都存在占地面积大,受季节限制,而且容易污染等缺点,因此不宜扩大生产。相比而言,液态发酵法具有周期短、成本低且易于工厂放大培养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国内外也有部分研究者对樟芝的液态发酵进行过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调控获取更高的生物量或三萜类等小分子活性成分,对于多糖尤其是胞外多糖的调控和结构研究相对较少。在实际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的营养组成及发酵条件都会影响到胞外多糖产量。此外,发酵后培养基中未完全利用的大分子物质对后期牛樟芝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也会造成极大干扰。要达到提高牛樟芝胞外多糖产量,同时利于胞外多糖后期的分离纯化等目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樟芝胞外多糖的液态发酵及纯化方法,采用此发明能够通过液态发酵的方式提高牛樟芝胞外多糖的产量,同时利于快速获得高纯度的胞外多糖。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牛樟芝种子培养液接入灭菌后的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液态发酵得到牛樟芝菌丝体发酵液,所述的液态发酵接种量为10-15%,温度25-31℃、摇瓶转速100-150r/min、发酵时间为8-12天;所述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0-60g/L、酵母浸粉16-24g/L、磷酸二氢钾(K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2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