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持续集成及自动化测试的软件持续交付验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4312.2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4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曹震;刘侃;周宇;王青国;吴鹏;徐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G06F11/36;G06F21/57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源代码 自动化测试 功能测试 漏洞扫描 测试 兼容性测试脚本 交付 性能测试脚本 兼容性测试 测试环境 测试效率 工具集成 集成环境 脚本管理 配置工具 配置管理 统一管理 性能测试 验收 维度 下载 源码 自动化 一体化 审计 管理 创建 部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持续集成及自动化测试的软件持续交付验收方法,从源代码提交开始,从源码配置工具下载代码进行自动化构建,通过构建工具集成了FindBugs代码漏洞扫描,构建完成后,使用Docker创建部署环境或者与现有环境进行集成,然后实现了功能测试脚本管理、性能测试脚本管理、兼容性测试脚本管理和代码漏洞扫描配置管理,提供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源代码审计一体化的集成环境,执行各种测试,并将结果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方法,测试人员不需要搭建复杂的持续集成与测试环境,可以快速实现一个项目各个维度的测试,并提供整个项目全面的测试结果,大幅度提升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该方法以自动化的方式集成了持续集成、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代码静态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极大简化了软件的持续交付验收过程。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软件系统不断增多,软件测试的复杂程度、测试周期和测试成本也越来越高,许多企业引入了持续交付和自动化测试方法。
持续交付以Jenkins软件为代表,通过该软件来实现软件产品在交付过程中的构建、测试以及部署。
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类测试及其相应的软件:
1)功能测试:以QTP、Robot为代表的功能测试软件,提供了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录制、编辑、运行、测试报告生成、管理;
2)性能测试:以LoadRunner、JMeter为代表的性能测试软件,提供了模拟访问并发的方式来执行压力测试,提供了性能测试脚本的录制、编辑、运行、报告生成;
3)代码静态测试:以Fortify、FindBugs为代表的代码静态漏洞扫描,可以在软件交付过程中来扫描软件代码中存在的漏洞,提供了详细的漏洞扫描报告;
4)兼容性测试:以Robot作为支撑,提供对不同浏览器的测试运行,检验脚本在不同浏览器的执行结果;
5)动态安全测试:以AppScan为代表的安全性测试软件,提供了对部署的软件安全漏洞自动化测试,提供了详细的漏洞检查报告。
以上的持续交付方法、自动化测试方法为企业软件系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软件交付,但是在软件的交付过程、各阶段的测试过程,都需要有更加专业的人员提供软件环境的配置、脚本运行环境的配置、测试结果的管理,这降低了测试的执行效率,亟需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的、实现了持续交付与自动化测试一体化集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持续集成及自动化测试的软件持续交付验收方法,通过该方法,测试人员不需要搭建复杂的持续集成与测试环境,可以快速实现一个项目各个维度的测试,并提供整个项目全面的测试结果,大幅度提升了测试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持续集成及自动化测试的软件持续交付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从源代码提交开始,从源码配置工具下载代码进行自动化构建,通过构建工具集成了FindBugs代码漏洞扫描,构建完成后,使用Docker创建部署环境或者与现有环境进行集成,然后实现了功能测试脚本管理、性能测试脚本管理、兼容性测试脚本管理和代码漏洞扫描配置管理,提供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源代码审计一体化的集成环境,执行各种测试,并将结果进行统一管理。
该方法集成以下现有软件:Docker虚拟化软件、Jenkins持续集成软件、部署软件、QTP与Robot功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和JMeter性能测试软件、Fortify代码静态测试软件、AppScan安全性测试软件、RobotSelenium兼容性测试软件。
通过该方法,测试人员不需要搭建复杂的持续集成与测试环境,可以快速实现一个项目各个维度的测试,并提供整个项目全面的测试结果,大幅度提升了测试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未经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4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