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灭火浓度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74687.9 申请日: 2018-03-02
公开(公告)号: CN110221016A 公开(公告)日: 2019-09-10
发明(设计)人: 李诗涵;潘仁明;姜标;金佳明;殷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1/12 分类号: G01N31/12
代理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邹伟红
地址: 21009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灭火剂 灭火 浓度测试 全氟乙基异丙基酮 测试 浓度测试装置 加热混合 空气供给 燃料供给 输出 测试装置 加热气化 外界隔离 燃烧杯 燃烧器 杯式 可用 燃料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灭火浓度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灭火剂供给部分、空气供给部分、加热混合部分、燃料供给部分和灭火浓度测试部分,其中,灭火剂供给部分输出的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与空气供给部分输出的空气,经加热混合部分加热气化和均匀混合后进入灭火浓度测试部分,经灭火浓度测试部分测试,得到所述灭火剂的灭火浓度;燃料供给部分提供灭火浓度测试部分所需的燃料;杯式燃烧器燃烧杯口以下部分安装于恒温箱内,并与外界隔离,确保进入灭火浓度测试部分的灭火剂保持气态。本测试装置操作简便、测试精度高、安全可靠、成本低,可用于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的灭火浓度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灭火剂灭火性能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特别是一种测试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灭火浓度的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哈龙灭火剂因其破坏臭氧层危害生态环境而被淘汰后,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对研发哈龙替代型灭火剂做出了巨大努力,全氟乙基异丙基酮(分子式为CF3CF2C(O)CF(CF3)2,化学代号为FK-5-1-12),常温常压下的沸点为49.2℃,呈液态,易挥发。全氟乙基异丙基酮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和光分解反应活性,在太阳光中紫外线作用下易发生分解,在大气层中很快消失,所以,全氟乙基异丙基酮在大气中的存活寿命(ALT)短,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又因其分子中不含溴和氯,故臭氧耗损潜能值(ODP)为0,此外该灭火剂毒性余量在66%-150%,因此这种哈龙替代型灭火剂更符合当前的环境政策趋势。

灭火剂的环保性能非常重要,但是灭火性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指标,其中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浓度是衡量其灭火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获得应用的核心性能参数之一,是灭火剂标准与灭火剂工程应用设计规范的必检项目。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大型标准试验方法测量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灭火浓度,测试复杂,测试成本高,开发小型化测试系统成为行业内梦寐以求的追求目标。国内外通常采用杯式燃烧器测试装置对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浓度进行测试,然而传统的杯式燃烧器只能测试气态灭火剂,对于全氟乙基异丙基酮这种沸点较高的液态灭火剂并不适用。国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测试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的灭火浓度,效率低,可操作性差,因此,当前需要一种适用于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灭火浓度的测试装置,快速、有效、准确地测量该液体灭火剂的灭火浓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测试准确、适用于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灭火浓度测量的测试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浓度测试装置,包括燃料供给部分、加热混合部分、空气供给部分、灭火剂供给部分和灭火浓度测试部分。其中,燃料供给部分提供灭火浓度测试部分所需的燃料;加热混合部分由盘形管、加热装置和带加热保温措施的管道组成,用于对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和空气进行加热和均匀混合;空气供给部分提供空气的精确定量输出;灭火浓度测试部分由恒温箱和杯式燃烧器组成,杯式燃烧器的燃烧杯杯口的以下部分安装于恒温箱的保温箱体内部,与外界隔离,以确保进入杯式燃烧器的灭火剂保持气态。灭火剂供给部分输出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与来自空气供给部分的空气,经三通联接同时进入加热混合部分,在加热混合部分完成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的加热气化,以及气态灭火剂与空气的均匀混合,随后混合气体经带加热保温措施的管道进入杯式燃烧器的混合室,经灭火浓度测试部分测量和计算,得到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的灭火浓度。

进一步的,灭火剂供给部分包括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储罐、耐腐蚀软管和蠕动泵,耐腐蚀软管穿过蠕动泵,一端接入灭火剂储罐中,另一端与塑料硬管密封联通,塑料硬管与加热混合部分盘形管的入口段密封连接,通过蠕动泵挤压耐腐蚀软管将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从灭火剂储罐中泵入盘形管中;全氟乙基异丙基酮灭火剂的输出质量流量通过调节蠕动泵转速来调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46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