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环形零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5210.2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2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石群;梁禄忠;关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4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零件 脱模 成型 复合材料 铺叠 质量差 成型技术领域 复合材料加工 完成零件 阳模工装 工装 复材 阴模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环形零件成型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环形零件铺叠困难、外形质量差以及成型后难以脱模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环形零件铺叠、成型、脱模的方法。使用此种方法保证解决了复材环形零件外形质量差、脱模困难等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完成了环形零件的生产,克服原有阳模工装无法顺利脱模、阴模工装无法完成零件铺叠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环形零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成型工装作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的主要工艺装备,其设计方法和设计水平是影响复合材料制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是依靠工装来确定制件形状、结构关系、外缘轮廓,工装贴膜面处的粗糙度直接反应在与之相接触的零件表面质量。在工装上进行预浸料的铺叠,在工装上完成复合材料成型固化。所以,合理的工装结构设计,良好的工装加工质量,才能保障复合材料产品的品质。
复合材料工装应具有的特点是高精度、高强度、便于使用,抗高压、无渗漏,不损坏零件以及良好的耐磨性及型面稳定性,尤其重要的是工装材料与零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近以及重量轻。复合材料现常用工装材料有钢、铝、铸铁、殷瓦钢、碳纤维:钢的耐久性好、表面光洁度高,热膨胀较大、重量重。铝的可加工性好、导热性好、耐久性较好、重量较轻,热膨胀系数大,产品尺寸精度低。铸铁的耐久性好、重量重,加工难度大、表面光洁度比钢低。殷钢的热膨胀系数低、耐久性好,材料成本高、初始制造成本高。碳纤维材料是易成型、热膨胀系数低,耐久性差、材料成本高。对于尺寸不大、精度要求不高的复合材料制件建议选用钢、铝等作为模具材料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型面复杂的制件可选用复合材料模具;对于尺寸较大、精度要求高的复合材料制件应选用殷钢或复合材料作为模具材料。
复材工装按结构分类为:阳模、阴模、组合模、芯模。阳模特点为铺叠预浸料等操作比较方便、铺叠质量较好仅控制制件的内表面质量。阴模特点为铺叠预浸料等操作不如阳模容易,仅控制制件的外表面质量。组合模特点为能有效地控制制件的内外表面质量,能最好地控制制件厚度,层贴预浸料等操作要求比较高。
复材环形零件的成型采用阳模结构的工装,铺叠方便但是脱模困难,并且无法保证工装的外形质量。采用阴模工装结构则无法进行铺叠。采用组合模结构的工装可以有效的保证外形质量,但是脱模困难,脱模时容易造成零件超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环形零件铺叠困难、外形质量差以及成型后难以脱模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环形零件铺叠、成型、脱模的方法。使用此种方法保证解决了复材环形零件外形质量差、脱模困难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环形零件成型方法,步骤如下:
(1)铺叠材料以及将成型工装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单独使用;
(2)根据零件内型面设计零件对应的阳模铺叠模,材料选择耐久性较好、重量较轻的铝,阳模铺叠模比理论内型面窄,便于与阴模成型模配合使用;阳模铺叠模用于完成零件的铺叠,铺叠完成后为了方便取出阳模工装,阳模铺叠模以一定的斜角分成上下两部分,并且进行定位;
(3)成型模采用阴模,根据零件理论外型面设计工装,工装材料选用表面光洁度高、热膨胀较大的钢;工装分为四部分,上、下、左、右布局,每部分与其相接触的另外两部分通过定位销定位、螺栓连接;每部分的接触处留有挡胶槽,挡胶槽距零件边缘8~10mm;挡胶槽将零件在成型过程中溢出的树脂挡住,以免树脂将配合面粘贴一起无法分开;配合面的外侧边缘留出矩形起模口,在脱模时使用平刀等工具撬起模口进行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2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