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清洗的榨汁机及其榨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5447.0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7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邱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绍军 |
主分类号: | A47J19/02 | 分类号: | A47J19/02;A47J19/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汁 免清洗 榨汁机 固定装置 活动板 挤压区域 框体 活动板移动 驱动机构 出汁 挂销 外围 驱动 悬挂 便利 | ||
本发明涉及榨汁技术领域,尤其具体涉及一种免清洗的榨汁机及其榨汁方法。包括用于固定榨汁袋的榨汁袋固定装置,榨汁袋固定装置包括框体,在框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悬挂榨汁袋的挂销,榨汁袋固定装置外围设有至少两块活动板,若干活动板之间形成挤压区域,活动板上连接有能够驱动活动板移动从而缩小挤压区域的驱动机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免清洗的榨汁机及其榨汁方法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便于榨汁。2、免清洗,使用便利,操作简单。3、榨汁效果好,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出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榨汁技术领域,尤其具体涉及一种免清洗的榨汁机及其榨汁方法。
背景技术
榨汁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工艺,已经出现很长时间,现代医学及营养学研究表明,水果蔬菜中所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是必不可少的。将水果蔬菜榨成汁后可以使水果蔬菜的营养更加容易地被人体吸收。榨汁机作为压榨食材的常用设备,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小家电。目前市场上的榨汁机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榨汁部件和食材直接接触,并且由于榨汁部件形状并不是规则的,因此在榨汁结束后,对榨汁机的清洗是个非常麻烦费力的工作,增加了用户的负担。
例如,中国专利CN106724725A一种袋式榨汁装置所公开的榨汁机,需榨汁的果蔬放在榨汁袋里,并将榨汁袋置于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之间,榨汁袋底部有出汁口,动力装置驱动活动压板向固定压板靠近,在活动压板和固定压板的作用下,果蔬被压榨出汁。但这样的榨汁机把榨汁袋位置设计为贴着固定压板,则必须将果蔬切得很小块,果蔬颗粒在榨汁袋里填充很平整才能压榨,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便于榨汁的免清洗的榨汁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免清洗的榨汁机的榨汁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免清洗的榨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榨汁袋的榨汁袋固定装置,榨汁袋固定装置包括框体,在框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悬挂榨汁袋的挂销,榨汁袋固定装置外围设有至少两块活动板,若干活动板之间形成挤压区域,活动板上连接有能够驱动活动板移动从而缩小挤压区域的驱动机构。
在上述的免清洗的榨汁机中,榨汁袋固定装置外围设有两块对称设置的活动板,每块活动板上均设有呈S形的第一活动连杆,第一活动连杆一端通过铰接结构与活动板相连,两根第一活动连杆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相连,两根第一活动连杆另一端通过能够驱动第一活动连杆同步移动使两块第一活动板同步接近或远离的驱动机构。
在上述的免清洗的榨汁机中,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两根第一活动连杆另一端的第一双向丝杆相连,第一双向丝杆两端均套设有与第一双向丝杆螺接的活动套,两个活动套分别铰接在两根第一活动连杆的另一端上,在第一双向丝杆上还连接有第一驱动器。
在上述的免清洗的榨汁机中,榨汁袋固定装置外围设有四块呈矩形状阵列分布的活动板,每块活动板上均固设有第二活动连杆,第二活动连杆之间首尾分别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相连,其中两根对置的第二铰接轴与能够驱动其中轴向接近或轴向远离从而使挤压区域缩小或变大的驱动机构相连。
在上述的免清洗的榨汁机中,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两根对置的第二铰接轴一端的螺纹套,两个螺纹套穿设在第二双向丝杆上与其螺接且分别位于不同旋向的螺纹段上,第二双向丝杆上还连接有第二驱动器。
在上述的免清洗的榨汁机中,其特征在于,框体一面两侧均设有两个挂销,框体上端部设有用于锁紧榨汁袋进口的榨汁袋锁紧机构,框体下端部设有用于调节榨汁袋出口开口大小的出汁口间隙调节机构。
在上述的免清洗的榨汁机中,榨汁袋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框体内上端部的上横杆,上横杆两端分别固定在框体上,框体位于挂销的一面上设有与上横杆配合的锁杆,锁杆一端铰接在框体一侧上,另一端通过第一可拆固定件与框体另一侧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绍军,未经邱绍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