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人航天器舱内噪声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5678.1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4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杨宏;魏传锋;柳宁;孙伊;许成鑫;邢涛;孙乐丰;安晶;石小林;李学东;朱恩涌;张峤;刘敏;郑昊;李喆;吴冰;曲溪;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H1/12 | 分类号: | G01H1/12;B64G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陆鑫;延慧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人航天器 声音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工作区域 密封舱 生活区域 噪声测量 工作舱 生活舱 子区域 多通道测量仪 采集 方式设置 距离设置 内部区域 使用功能 内空间 生活区 波长 等距 噪音 传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人航天器舱内噪声测量方法,包括:(a)根据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将密封舱内部区域划分为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b)将所述工作区域划分为工作子区域,在每个工作子区域内,以相互相间等距的方式设置声音传感器;(c)在所述生活区域内,以大于工作区域中所述声音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设置生活区声音传感器;(d)在所述工作舱和生活舱内分别设置振动传感器;(e)将所述声音传感器和所述振动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分别传输给设置在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外的多通道测量仪;(f)根据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确定载人航天器工作舱和生活舱中各波长范围内噪音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人航天器载人环境研究试验技术,尤其涉及载人航天器舱内噪声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载人航天器的密封舱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区域,为保证航天员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密封舱内提供满足医学要求的噪声环境。舱内噪声的产生来源主要有密封舱内旋转部件的运动噪声和从舱壁振动传递过来的非密封舱内运动部件的噪声。由此可见,密封舱内噪声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固体振动传递、空气振动传递和舱内反射。
为了掌握密封舱内噪声水平、评价舱内噪声控制措施是否有效、为噪声控制措施的改进提供依据,需要对密封舱内的噪声进行测量,掌握不同区域的噪声水平分布。以往的舱内噪声测量多是采用在舱内布置3到5个声强计进行测量,以单点代表区域的噪声水平。这种方法不仅无法准确获得区域噪声水平,同时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无法对噪声控制措施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人航天器舱内噪声测量方法,针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噪音通过固体振动传递、空气振动传递和舱内反射传递的传递途径,采集噪音信号,综合测量载人航天器舱内噪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载人航天器舱内噪声测量方法,包括:
(a)根据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将密封舱内部区域划分为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
(b)将所述工作区域划分为工作子区域,在每个工作子区域内,以相互相间等距的方式设置声音传感器;
(c)在所述生活区域内,以大于工作区域中所述声音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设置生活区声音传感器;
(d)在所述工作舱和生活舱内分别设置振动传感器;
(e)将所述声音传感器和所述振动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分别传输给设置在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外的多通道测量仪;
(f)根据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确定载人航天器工作舱和生活舱中各波长范围内噪音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b)中,根据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中设备或仪器板所处的位置在所述工作区域中划分工作子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声音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舱内声波的半波长,最好为2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c)中,在生活区域中确定宇航员在载人航天器生活舱中处于休息状态时头部所处位置,在其头部所处位置设置所述声音传感器,所述声音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30-4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的舱壁内壁、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设置的仪器设备、仪器板、非密封舱相连的舱壁内壁、生活区中宇航员休息时头部所处位置的舱壁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工作舱中安装的设备或仪器板朝向生活舱的表面上、在非密封舱相连的舱壁固体壁面的每个象限上或工作舱和生活舱的舱壁上,分别至少安装一个振动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仪器板表面设置所述振动传感器时,沿着仪器板的边长相间40-50毫米的相等间隔设置振动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未经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6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