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8336.5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8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卢东斌;侍乔明;田杰;王俊生;黄志岭;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端 直流 输电 系统 通讯 故障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用于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的换流器和逆变侧的换流器通信故障时,逆变侧降低直流电压运行,当逆变侧检测到流过换流器的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或过负荷允许电流时,逆变侧提高直流电压运行,同时整流侧采用高压限流功能,限制逆变侧流过换流器的直流电流,直至逆变侧流过换流器的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降至额定电流或过负荷允许电流;
所述逆变侧降低直流电压,是逆变侧控制直流电压的换流器降低直流电压,对于电网换相换流器,通过改变所述换流器的换流变压器分接头降低阀侧相电压或增大换流器的熄弧角来实现,对于电压源换流器,通过改变所述换流器的联结变压器分接头降低阀侧相电压,或者控制电压源换流器电压,或者减少子模块投入个数,或者减小子模块电压来实现;所述逆变侧提高直流电压,是逆变侧控制直流电压的换流器提高直流电压,对于电网换相换流器,通过改变所述换流器的换流变压器分接头提高阀侧相电压或减小换流器的熄弧角来实现,对于电压源换流器,通过改变所述换流器的联结变压器分接头提高阀侧相电压,或者控制电压源换流器电压,或者增加子模块投入个数,或者增大子模块电压来实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至少包含两个逆变站,且两个或两个以上逆变站共用同一个直流母线;或者逆变侧至少包括两个并联的换流器;或者逆变侧至少有一个串联支路上至少包含两个并联的换流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的换流器和逆变侧的换流器通信故障是所有的整流侧的换流器与所有的逆变侧的换流器失去通信,或者部分的逆变侧的换流器与所有的整流侧的换流器失去通信,或者部分的整流侧的换流器与所有的逆变侧的换流器失去通信,或者部分的整流侧的换流器与部分的逆变侧的换流器失去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侧降低直流电压,是逆变侧主动降低系统的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的降低幅度由系统预先设定;其他处于电流控制模式或功率控制模式的换流器,在直流电压降低过程中,均保持直流电流指令值或直流功率指令值不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侧检测到流过换流器的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或过负荷允许电流是流过换流器的直流电流大于额定直流电流或过负荷允许直流电流,或者流过换流器的交流电流大于额定交流电流或过负荷允许交流电流,包括由逆变侧的换流器闭锁或者整流站提升直流功率引起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过流;所述过负荷允许电流为换流器运行时,考虑到主回路设备过流过压水平,根据阀厅温度、有无冗余冷却、进出水温度允许的最大运行电流,不同的过负荷允许电流水平对应不同的允许运行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侧采用高压限流功能,是整流侧在通信故障情况下检测到直流电压高于允许的直流电压时,降低直流电流指令;所述直流电压越高,直流电流指令越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站间通讯故障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故障闭锁的逆变侧的换流器在闭锁前处于电流控制模式或功率控制模式,则处于电压控制模式的逆变侧的换流器在检测到本站的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或过负荷允许电流后,将立即升高系统的直流电压,从而将逆变侧的换流器的过负荷信号通过直流电压传送到整流侧的换流器;整流侧的换流器在检测直流电压上升后,立即进入高压限流控制模式,降低整流侧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如果故障闭锁的逆变侧的换流器在闭锁前处于电压控制模式,则处于电流控制模式或功率控制模式的逆变侧的换流器将立即转化为电压控制模式进行直流升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83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