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0075.0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邹浙湘;温开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付玉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凹槽 新能源汽车 插接头 充电桩体 充电装置 柱体 供电端口 压缩弹簧 盲孔 等边三角形分布 导电元件 截面形状 完全接触 柱体表面 导向板 连接柱 内固定 前表面 拔下 插接 带电 底面 后段 遮罩 | ||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体、固定在充电桩体顶部的遮罩及设在充电桩体前表面的圆形的供电端口;供电端口内部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底面设有盲孔,盲孔内固定有压缩弹簧,圆形凹槽内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有导向板;圆形凹槽底面上固定有3个柱体,柱体在圆形凹槽内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柱体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只有在柱体上的凹槽与对应相同截面形状的连接柱后段的位置一一对应后,插接头才能完全插入到圆形凹槽内,避免了强行插接导致插接头无法拔下的问题,且在导电元件未完全接触前,插接头不会带电,增强了插接头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汽车是造成全球石油危机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家大力直尺汽车厂商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逐渐成熟并开始推向市场。
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普及离不开补充电能的充电装置,目前,国内的充电装置主要是充电桩。但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装置其充电端口本身保护能力较差,充电插接时插接头容易卡住导致拔不下来,安全性能低,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背景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体、固定在所述充电桩体顶部的遮罩及设在所述充电桩体前表面的圆形的供电端口;
所述供电端口内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底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固定有压缩弹簧,所述圆形凹槽内通过所述压缩弹簧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圆形凹槽底面上固定有3个柱体,所述柱体在所述圆形凹槽内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所述柱体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槽,3个所述凹槽的形状中心对称且轴对称,3个所述凹槽的形状各不一致且两两不能嵌套;所述导向板内相对3个所述柱体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包括前段及后段,所述后段的截面形状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形状对应相同,所述后段在所述通孔中的位置与对应相同形状的所述凹槽的位置两两不一致;
所述供电端口左侧相对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右侧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右侧面相对所述前端设有对应的连接孔;所述插接头左侧设有旋转钮,所述旋转钮右侧面上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插接柱左侧面;所述旋转钮侧壁上设有外螺纹凸起,所述插接头内侧面上与所述外螺纹凸起相对应的设有内螺纹。
更进一步地,3个所述柱体上的所述凹槽分别为凹槽a、凹槽b、凹槽b,3个所述连接柱的后段分别为后段a,后段b,后段c,所述后段a与所述凹槽a的形状为十字架,所述后段b与所述凹槽b的形状为菱形,所述后段c与所述凹槽c的形状为三角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段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相等,所述后段的长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宽度与所述柱体的长度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挂衣区右侧的所述竖直支撑杆上卡接有镂空的挂物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所述前段、所述后段及所述凹槽表面均设有导电元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凹槽的周向设有凸起,所述插接头的右侧面上与所述凸起相对应地设有凹陷。
更进一步地,所述遮罩的本体透明。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未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00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