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地扩频通信系统多目标检测、识别与二维角度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0692.0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9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峰;陈晓航;盛卫星;韩玉兵;张仁李;崔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B1/69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多目标 检测 识别 二维 角度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对地扩频通信系统多目标检测、识别与二维角度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1、根据数字天线阵列的阵元接收的基带信号向量x(t)=[x1(t),x2(t),…,xN(t)]T确定数据协方差矩阵R,对数据协方差矩阵R进行特征分解,利用信息论MDL准则检测并估计目标数目;若连续检测到目标时间超过用户扩频先导码时间T,且未捕获到用户,则认为目标为干扰信号,进入步骤2,否则该目标为用户信号,进入步骤3,对数据协方差矩阵R进行特征分解,利用信息论MDL准则检测并估计目标数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1、对数据协方差矩阵R进行特征分解得到R=VΛVH,其中Λ为特征值矩阵,具体为Λ=diag{λ1,λ2,…λN},diag{·}表示对角矩阵,(·)H表示共轭转置,N为数字天线阵列的阵元数量;
步骤1-2、选择MDL序列中最小值所对应的值n为准确的信源数,若n为0即表示无目标存在,其中,MDL序列为MDL(n)=L(N-n)lnΛ(n)+1/2·n(2N-n)lnL,n=0~N-1,L为数据采样快拍数,Λ(n)为似然函数,似然函数Λ(n)的计算公式为:
步骤2、采用时空DOA矩阵法计算干扰信号二维角度,并根据该干扰信号二维角度构建干扰补空间P,进入步骤4;采用时空DOA矩阵法计算干扰信号二维角度,并根据该干扰信号二维角度构建干扰补空间P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1、任选两个阵元作为导引阵元,将基带信号向量x(t)各元素与导引阵元信号xj(t),j=1,2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空时相关矩阵R1、R2;
步骤2-2、根据相关矩阵构造时空DOA矩阵RTS,时空DOA矩阵RTS具体为:
RTS=R2[R1]+
其中,[·]+为伪逆操作;
步骤2-3、对时空DOA矩阵RTS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n个主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步骤2-4、对n个主特征向量分别进行相位解模糊处理,计算得到处理后的主特征向量对应的相位向量ψk=[ψ1k=ψNk]T,k=1~n;
具体步骤为:
步骤2-4-1、在N个阵元中,任选三个不在同一直线的阵元,计算两两阵元之间的相位差ψij,计算公式为:
式中li表示模糊数,φij表示相位差ψij的辐角主值,(xi,yi)、(xj,yj)表示的是任意两阵元的位置;
步骤2-4-2、任意两组相位差ψij进行联立,构建两组方程组,选取不同组合的模糊数li,计算得到若干组来波二维角度θ,
步骤2-4-3、对步骤2-4-2中两组方程组下得到的若干组来波二维角度θ,根据阵元位置关系筛除部分模糊解,对剩余的若干组模糊解进行比对,选取最为接近的两组解作为真实解θ0,
步骤2-4-4、根据真实解θ0,计算得到处理后的主特征向量相位向量ψk=[ψ1k…ψNk]T,具体公式为:
(cix,ciy)为第i个阵元坐标,i=1,2,…N;
步骤2-5、根据主特征向量相位向量ψk构建目标角度估计方程组,计算其二维角度的最小二乘解,得到目标的二维角度估计值θ′k,
目标角度估计方程组为:
其中,k0=2π/λ,Φ=[ψ2k…ψNk]T;
步骤3、捕获到用户信号后,使用用户扩频码对x(t)进行阵元级解扩处理,得到解扩后的阵列基带信号y(t)=[y1(t),…,yN(t)]T,采用时空DOA矩阵法对解扩后的阵列基带信号y(t)估计用户二维角度;
步骤4、判断用户扩频先导码时间T外是否捕获到用户信号,若未捕捉到用户信号,结束本轮多目标检测、识别与二维角度估计;若捕捉到用户信号,使用用户扩频码对基带信号向量x(t)进行阵元级解扩处理,得到解扩后的阵列基带信号y’(t)=[y1(t),…,yN(t)]T;对解扩后的阵列基带信号y’(t)进行干扰正交投影处理,得到去除干扰影响后的阵列基带信号z(t),再对去除干扰影响后的阵列基带信号z(t)采用时空DOA矩阵法估计用户二维角度,结束本轮多目标检测、识别与二维角度估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06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