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终端软件自动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1050.2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0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林昱;苏婉琴;陈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云联(厦门)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吴慧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终端 神经网络模型 自动测试模块 测试步骤 自动测试 实际结果 预期结果 测试文件 测试 细化 测试用例生成 结合神经网络 软件运行状态 测试成功 分析比较 验证结果 预测结果 失败 验证 发送 传输 输出 监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讯终端软件自动测试方法,包括:训练用于软件自动测试的神经网络模型;自动测试模块获取测试文件,并根据测试文件对应的测试用例生成测试步骤;根据测试步骤对通讯终端进行测试,获取实际结果,并将测试步骤和实际结果传输给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将测试步骤作为输入,输出预期结果;判断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若是,测试成功;若否,测试失败,神经网络模型发送预期结果至自动测试模块,自动测试模块对测试失败可能原因进行细化验证,生成细化验证结果。本发明通过自动测试模块模拟对通讯终端软件的操作,并对通讯终端软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现通讯终端软件的自动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讯终端软件自动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通讯终端,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随着通讯终端设备的迅速发展,其对应的软件版本迭代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软件测试需求。
目前,在通讯终端软件测试领域中,多采用人工测试的方式进行软件版本的验证。通过人工对需要测试的通讯终端进行环境配置、测试、测试结果分析等,以检查软件版本功能是否可实现,是否存在BUG。这种测试方式需要极大的人工成本、效率低下,并且需要测试人员具备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才可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通讯终端自动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能够实现通讯终端软件的自动测试,降低软件测试所需人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讯终端软件自动测试方法,包括:
训练用于软件自动测试的神经网络模型;
自动测试模块获取测试文件,并根据所述测试文件生成测试步骤;
自动测试模块根据所述测试步骤对通讯终端进行测试,获取实际测试结果,并将所述测试步骤和实际测试结果传输给所述神经网络模型;
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测试步骤作为输入值,输出预期测试结果;
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判断所述实际测试结果与所述预期测试结果是否一致;
若是,则判断测试成功;
若否,则判断测试失败,神经网络模型发送所述预期测试结果至自动测试模块,所述自动测试模块对所述测试失败可能原因进行细化验证,生成细化验证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训练用于软件自动测试的神经网络模型,具体为:
从测试样本集中选取训练样本集,根据所述训练样本集中包括的样本训练得到神经网络模型;
所述样本包括测试步骤和测试结果,
根据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测试步骤作为输入,输出预期结果;
判断所述预期结果与所述测试结果是否一致,
根据与测试结果不一致的预期结果以及对应的测试步骤反馈并更新神经网络模型。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建立用于存储所述细化验证结果和与其对应的测试步骤的细化验证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测试模块对所述测试失败可能原因进行细化验证,生成细化验证结果,之后,还包括:
所述自动测试模块将所述细化验证结果传输给神经网络模型,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判断所述细化验证结果与所述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若是,则确定所述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成功,建立所述测试步骤与所述细化验证结果关联,并存储至所述细化验证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云联(厦门)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睿云联(厦门)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10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