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1137.X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3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韩俊峰;彭祥麟;史庆藩;姚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剥离设备 剥离 剥离过程 二维材料 基底 人工操作 胶带 制备 制备技术领域 陶瓷加热片 温度监控器 可重复性 平衡弹簧 驱动螺杆 实时监控 真空腔体 高品质 固定板 夹具片 手套箱 滑动 滑块 加热 自动化 门槛 配合 优化 成功 研究 | ||
1.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剥离设备包括驱动螺杆(4)、平衡弹簧(5)、滑块(3)、导轨、框架(1)、固定板(2)以及夹具片(9);
所述滑块(3)为长方体结构,一个侧面上加工有螺孔;
所述框架(1)是由三个侧面组成的非封闭的长方体结构,与非封闭端相对应的侧面上加工有通孔,两个相对应的侧面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加工有导轨槽;
所述固定板(2)为长方体结构,一个端面上沿长度方向加工有一排以上定位螺孔(11);
所述夹具片(9)的端面上加工有长方形槽和固定螺孔(10);
固定板(2)与框架(1)相互垂直,框架(1)的非封闭端与固定板(2)上无定位螺孔(11)的另一个端面固定连接;导轨固定安装在框架(1)的导轨槽内,滑块(3)置于框架(1)的内部且与导轨滑动配合;驱动螺杆(4)的一端与外部的驱动马达连接,另一端穿过框架(1)上的通孔与滑块(3)上的螺孔螺纹连接;平衡弹簧(5)的一端与滑块(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框架(1)固定连接,平衡弹簧(5)伸缩方向与滑块(3)滑动方向相同;两个夹具片(9)分别嵌套在固定板(2)上,通过定位螺孔(11)与螺钉的配合固定夹具片(9)在固定板(2)上的位置;
胶带与基底分离时,先将基底固定安装在滑块(3)的工作端面上,再将有样品的胶带区域紧紧粘贴在基底上,胶带的另一端穿过两个夹具片(9)之间的缝隙后从夹具片(9)与固定板(2)之间的缝隙穿出并粘贴在固定板(2)上,通过螺钉与固定螺孔(10)的配合使两个夹具片(9)紧紧贴合在一起,再通过驱动马达使滑块(3)沿远离固定板(2)的方向匀速滑动,从而实现胶带与基底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定板(2)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加工有滑动槽,夹具片(9)的长方形槽的两个较短边上加工有向夹具片(9)中心的凸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平衡弹簧(5)的个数为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胶带与基底的分离过程中,滑块(3)滑动的速度为0.01mm/s~5m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滑块(3)未滑动时,胶带与基底的分离角度为0°~6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剥离设备还包括隔热层(6)、陶瓷加热片(7)以及温度监控器(8);
隔热层(6)固定安装在滑块(3)的工作端面上,陶瓷加热片(7)固定安装在隔热层(6)上,温度监控器(8)用于监控陶瓷加热片(7)的温度;胶带与基底分离时,基底固定安装在陶瓷加热片(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滑块(3)与隔热层(6)之间、隔热层(6)与陶瓷加热片(7)之间、陶瓷加热片(7)与基底之间均采用胶粘剂粘贴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隔热层(6)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醚酮或硅酸铝纤维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陶瓷加热片(7)的温度为25℃~10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二维材料的机械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温度监控器(8)采用热电阻测温、热电偶测温、红外测温或光纤测温方式式监控陶瓷加热片(7)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11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针阵列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纳米间隙原位活化的复合阳极键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