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面融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1497.X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希杰;杜帅;王建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嘉川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4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桶体 路面融雪装置 水泥基层 发热丝 支撑架 杆部 竖直 桶口 伸出 弹簧两端 弹簧作用 导热材料 方向设置 体内底壁 下端侧壁 电源线 螺旋形 桶体沿 弹簧 朝上 底壁 顶壁 紧压 内埋 融雪 通孔 密封 相抵 体内 供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面融雪装置。本路面融雪装置包括水泥基层,水泥基层内埋设有桶体,桶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桶体的桶口朝上,桶体内竖直设有截面呈T形的支撑架,支撑架由杆部和呈圆形的头部组成,头部伸出桶体并将桶体的桶口密封,杆部外套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桶体内底壁和头部相抵,在弹簧作用下,头部顶壁具有紧压在水泥基层上的趋势;头部底壁上固定有电发热丝,电发热丝呈螺旋形并与头部相接触,桶体下端侧壁上开设有供电发热丝的电源线伸出的通孔,支撑架由导热材料制成。本路面融雪装置具有能延长融雪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雪装置,特别是一种路面融雪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山区,路面积雪结冰现象较为常见,路面表面的降雪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逐渐融化,在负温度作用下极易形成一层薄冰,路面抗滑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刹车失灵,极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对于上述的问题,现在通常是在路面内部埋设电发热丝,并通过电加热丝发热来融化处于路面表面上的积雪。但现有的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在长期使用下,路面会出现下沉现象,且在下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电加热丝与路面表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导致融雪效果越来越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路面融雪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延长融雪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路面融雪装置,包括水泥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基层内埋设有桶体,所述的桶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该桶体的桶口朝上,所述的桶体内竖直设有截面呈T形的支撑架,支撑架由杆部和呈圆形的头部组成,所述的头部伸出桶体并将桶体的桶口密封,所述的杆部外套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桶体的内底壁和头部相抵,且在弹簧作用下,所述的头部的顶壁具有紧压在水泥基层上的趋势;所述的头部的底壁上固定有电发热丝,所述的电发热丝呈螺旋形并与头部相接触,所述的桶体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供电发热丝的电源线伸出的通孔,所述的支撑架由导热材料制成。
使用时,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连,使电发热丝得电发热,热量由支撑架传递到水泥基层上以融化处于水泥基层表面的积雪。
支撑架由弹簧进行支撑定位,由于弹簧具备一定的形变量,既使当桶体出现下沉现象时,支撑架还是能够在弹簧作用下保持位置不变,保持与水泥基层较好的接触,促使热量始终能够较多且较快地传递到水泥基层表面,来有效提高融雪效果。
在上述的路面融雪装置中,所述的桶体自身侧壁顶部上开设有与该桶体同轴的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内设有环形密封垫,且环形密封垫的两端面分别与头部和环形凹槽的底壁相抵。采用上述的设计,以加强桶体的桶口被封闭的效果,防止在路面浇筑时原材料进入到桶体内,以确保本装置能够稳定工作。
在上述的路面融雪装置中,所述的桶体的内底壁上垂直固定有导向套,且导向套套在所述的杆部外,所述的弹簧套设在导向套外。在导向套的配合下,对支撑架的滑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来提高本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路面融雪装置中,所述的桶体的下端侧壁上还贯穿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有多个且沿桶体的周向均布,所述的通孔和透气孔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的桶体的下端外侧壁上具有呈环状凸出的挡边,透气孔和通孔均位于挡边和桶体的底壁之间。挡边的作用是防止在水泥基层浇筑过程中堵塞透气孔和通孔;当路面出现塌陷时,弹簧可以有效缓冲支撑架受到的由坠落物施加的冲击,从而有效降低桶体受力变形的速度,使处于桶体内的热气具备足够的时间通过透气孔排出,继而有效避免桶体变形过快造成爆炸,来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路面融雪装置中,所述的挡边呈锥形,且挡边的直径由上到下逐渐变大,所述的透气孔和通孔均位于挡边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路面融雪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嘉川,未经郭嘉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1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