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效降解氯氟氰菊酯的玫瑰色红球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1731.9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0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瑜;曹明;庞晓娜;韩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2D3/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降解 氯氟氰菊酯 玫瑰色 球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降解氯氟氰菊酯的玫瑰色红球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以传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筛选得到针对烟草等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较多、残留量大、降解周期长的氯氟氰菊酯的降解菌,该降解菌为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L5菌株,来源于汾酒大曲,该菌株安全性高,可以高效降解浓度为5mg/kg的氯氟氰菊酯,对烟叶等农作物低浓度氯氟氰菊酯农药残留的降解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为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解决烟叶等农作物农药残留问题提供安全、有效的生物降解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效降解氯氟氰菊酯玫瑰色红球菌的功能与特性。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的集中化发展,农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一方面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农药残留到产品中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并导致环境污染。近几年来,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目前农药降解菌主要是从农药污染严重的土壤以及水体污泥中进行筛选,主要用于解决土壤及水体中的农药污染,筛选得到的菌株大多数为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等,菌株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寻求安全可靠的菌株来源成为降解农药残留的关键。
有研究报道,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一些菌株具有较强的农药降解能力。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食品微生物资源。有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将农药作为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从而起到降解农药的作用,如酵母菌和其它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等农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L5。
本发明提供的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L5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5232。
本发明提供的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L5的分类命名为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该菌株已于2018年01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23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或其菌悬液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培养液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或其菌悬液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培养液在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或其菌悬液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培养液在制备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产品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氯氟氰菊酯。
上述应用中,所述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为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L5CGMCC No.15232。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产品的活性成分为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或其菌悬液或其菌剂或其发酵液或其代谢液或其培养液。
上述产品中,所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氯氟氰菊酯。
上述产品中,所述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为玫瑰色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L5CGMCC No.152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17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