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球红细菌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在类球红细菌的发酵生产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2288.7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鹏;张书萌;安健;虞晶晶;陈百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细菌 发酵 培养基 及其 类球红 生产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球红细菌的发酵培养基,其配方如下:乙酸钠2.0~6.0g/L、酵母膏1.0‑3.0g/L、氯化铵1.5‑2.5g/L、蛋白胨2.0‑4.0g/L、氯化钠1.15‑1.35g/L、硫酸镁0.1‑0.3g/L、磷酸二氢钾0.1‑0.3g/L、碳酸氢钠0.5‑1.5g/L,其余为水;各组分的浓度以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总体积为基准。本发明的类球红细菌发酵培养基的成分简单,配制过程方便,培养基整体成本较低,但增菌效果显著,性价比显著高于市售的通用培养基和常规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球红细菌的发酵培养基,属于微生物发酵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化肥和农药(例如水产养殖环境中使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加重了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健康危害,人们希望能够开发出改善环境的微生物。
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光合微生物之一,不仅能够产生类胡萝卜素、辅酶Q10、超氧化物歧化酶、5-氨基乙酰丙酸和氢气,而且能够降解农药残留、有机废水和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于环境、尤其是水产养殖水体的解毒具有重要意义,由此,类球红细菌已得到广泛地应用(陈琳,李祖明,类球红细菌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16,36(3):105-108.)。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地筛选出一种可以降低敌百虫毒性的类球红细菌XR12(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 M2017826),不仅有显著的降低敌百虫毒性的效果,而且具有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是减弱水产养殖中敌百虫毒性效应、预防敌百虫中毒的理想微生物制剂。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通用培养基以及类球红细菌常规培养基都存在一些不足,如培养基的成本太高,成分复杂,配制繁琐,而且细菌增殖效果不佳,这些均难以满足类球红细菌工业化生产对培养基成本低、配制简单、增菌浓度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的上述问题和/或其他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类球红细菌的发酵培养基,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乙酸钠2.0~6.0g/L、酵母膏1.0-3.0g/L、氯化铵1.5-2.5g/L、蛋白胨2.0-4.0g/L、氯化钠1.15-1.35g/L、硫酸镁0.1-0.3g/L、磷酸二氢钾0.1-0.3g/L、碳酸氢钠0.5-1.5g/L,其余为水;各组分的浓度以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总体积为基准。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乙酸钠4.0g/L、酵母膏2.0g/L、氯化铵2.0g/L、蛋白胨3.0g/L、氯化钠1.25g/L、硫酸镁0.2g/L、磷酸二氢钾0.2g/L,碳酸氢钠1.0g/L,其余为水。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7.5。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发酵培养基在类球红细菌的发酵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类球红细菌为类球红细菌XR12。
本发明的类球红细菌发酵培养基的成分简单,配制过程方便,培养基整体成本较低,但增菌效果显著,性价比显著高于市售的通用培养基和常规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一种类球红细菌的发酵培养基,该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如下:乙酸钠2.0~6.0g/L、酵母膏1.0-3.0g/L、氯化铵1.5-2.5g/L、蛋白胨2.0-4.0g/L、氯化钠1.15-1.35g/L、硫酸镁0.1-0.3g/L、磷酸二氢钾0.1-0.3g/L、碳酸氢钠0.5-1.5g/L,其余为水;各组分的浓度以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总体积为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22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