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抗癌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2606.X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7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周田彦;陈国术;苏红;薛子溪;冯瑶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5/06 | 分类号: | A61K45/06;A61K31/517;A61K31/4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11360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肖琪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同增效作用 抗癌组合物 抑制肿瘤细胞 抗癌药 取代喹唑啉 芳基哌嗪 抑制剂 生长 治疗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抗癌组合物,具体为包括有效量的至少一种VEGF/VEGFR抑制剂和2位(含N‑芳基哌嗪结构)取代喹唑啉类衍生物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抗癌药的使用,降低治疗风险和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抗癌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癌症(Cancer),又称为恶性肿瘤,由细胞的不正常增生引起。这些异常增生的细胞会侵入到身体的其他部分。目前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基因治疗等。由于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并且治疗过程中易产生耐药性及肿瘤的复发,使得肿瘤治疗的难度更大。
在整个肿瘤组织中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具有致瘤性,即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CSC),CSC的产生与癌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对传统化疗耐药及肿瘤复发转移等息息相关。舒尼替尼(SN)是多靶点的小分子TKI,作用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R)、血小板内皮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等,但SN治疗乳腺癌取得较差的临床效果,SN会诱导瘤内缺氧引发CSC数量的增加。
多巴胺(Dopamine,DA)儿茶酚胺和苯乙胺家族中的重要化合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DA可以通过激动多巴胺D1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D1DR)降低肿瘤干细胞的比例从而增加SN治疗肿瘤的药效。2位(含N-芳基哌嗪结构)取代喹唑啉类衍生物C2和C17与D1DR有较强的亲和性,但并未见到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的作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研究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现2位(含N-芳基哌嗪结构)取代喹唑啉类衍生物与D1DR有较强的亲和性,其与SN联用可以显著增强SN抑制肿瘤的效果。
本发明人在研究初期,开展了化合物与SN联用对两种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两药联用后协同指数小于1,提示两药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见实施例1)。并且两药联用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参见实施例4)。在体内实验中,人源胰腺癌异种移植瘤模型中化合物与SN联用均能显著增强SN的抗肿瘤作用,且无明显的药物毒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抗癌组合物,包括有效量的至少一种抗癌药物和一种有效量的非抗癌药物,所述抗癌药物为VEGF/VEGFR抑制剂;所述非抗癌药物为2位(含N-芳基哌嗪结构)取代喹唑啉类衍生物;所述的2位(含N-芳基哌嗪结构)取代喹唑啉类衍生物可使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其受体为靶点的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的VEGF/VEGFR抑制剂,优选为小分子的VEGFR抑制剂和VEGF的单克隆抗体,其中,小分子的VEGFR抑制剂优选为索拉非尼(Sorafenib,Bayer/Onyx,2005)、舒尼替尼(Sunitinib,pFizer,2006)、帕唑帕尼(Pazopanib,GSK,2009)、阿西替尼(Axitinib,pFizer,2012)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为舒尼替尼(Sunitinib,SN)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VEGF的单克隆抗体优选为贝伐单抗(Bevacizumab,Genentech,2004)、兰尼单抗(Ranibizumab,Genentech,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2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