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5050.X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9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梅;张京楠;郑鲲;曹新宇;尚欣欣;向前;叶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23/12;C08L5/06;C08L69/00;C08L5/08;C08L5/00;C08L71/12;C08L33/02;C08L55/02;C08L79/08;C08L59/00;C08L61/22;C08K3/34;C08K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料,包括:膏状物和热塑性聚合物;膏状物包括:纳米材料1重量份、液体介质5‑100重量份、助剂0‑50重量份,但不为0;膏状物粘覆在热塑性聚合物颗粒表面形成混料。还涉及一种如上所述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材料、液体介质和助剂混合,制得膏状物;(2)将膏状物与热塑性聚合物混合,使膏状物粘覆在热塑性聚合物颗粒表面,制得混料。本发明的膏状物可在无压状态下加入至反应体系中,便于生产加工,该膏状物与热塑性聚合物混合后,粘覆在热塑性聚合物颗粒表面,得到的混料加入到挤出机等设备中后不会打滑,可直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便于生产加工,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液体介质过早气化导致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常采用层状纳米材料与聚合物混合挤出,形成复合材料,虽然该类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层状纳米材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差等问题,导致该类材料的耐冲击性能普遍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常采用插层原位聚合等方式,令聚合物在层状纳米材料的层间发生反应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但是该流程费时较长,聚合反应条件苛刻,并且溶剂不易回收,会带来环境污染等衍生问题。
专利号CN101081928A,提出了一种聚酰胺/纳米蒙脱土母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水辅助法制备聚酰胺/纳米蒙脱土母料,其制备方法是用去离子水为插层剂,将纯化的蒙脱土和去离子水混合,充分分散制得蒙脱土泥浆,将泥浆逐步加入到组方量完全熔融的聚酰胺,再经挤出造粒得到聚酰胺/纳米蒙脱土母料。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但该方法是在聚酰胺熔融后再加入蒙脱土泥浆,会导致蒙脱土泥浆未来得及与共聚物完全混合,其层间的水便因高温气化,导致聚酰胺未能及时进入层间,同时,仅仅通过水气化的产生的能量不足以将蒙脱土层间完全剥离因而不能得到完全剥离型的复合材料,其产品性能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料,该混料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更加优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料,包括:膏状物和热塑性聚合物;
膏状物包括:纳米材料1重量份、液体介质5-100重量份、助剂0-50重量份,但不为0;
膏状物粘覆在热塑性聚合物颗粒表面形成混料。
现有技术制得的泥浆为半液体,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在高压状态下加入至反应体系中,给生产加工带来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膏状物,具体地,纳米材料与液体介质的混合物在助剂的作用下粘度增大形成膏状,所述膏状物为半固体,可在无压状态下加入至反应体系中,便于生产加工,该膏状物可与热塑性聚合物混合,并粘覆在热塑性聚合物颗粒表面,得到混料,该混料加入到挤出机等设备中后不会打滑,可直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无需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其它物质,便于生产加工,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液体介质过早气化导致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较差的问题,经实验发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混料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更加优越。本发明的助剂还提高了液体介质的沸点,进一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液体介质过早气化导致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较差的问题。
优选的,膏状物包括:纳米材料1重量份、液体介质5-20重量份、助剂2-10重量份,但不为0;
更优选的,膏状物包括:纳米材料1重量份、液体介质10重量份、助剂5重量份,但不为0。
膏状物的稠度为0-100mm,但不为0。稠度对应标准JBJ/T70-2009。
膏状物中的纳米材料与热塑性聚合物的质量份数比为0.1-20:100;优选1-10:100;更优选4: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0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尼龙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料及其制备方法